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并不新穎,但在這片土地之上,余額寶們依然屬于新生的事物。它們快速發展的背后,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的某些問題,或是亂象依然不容忽視。
亂象之一:風險提示不充分
這一輪互聯網金融熱中,互聯網公司利用網絡優勢對自身產品進行了華麗包裝,對普通大眾進行了轟炸式宣傳,旗下金融產品的風險卻往往被弱化。
例如百度和華夏基金合作推出的百發,雖然其年化收益率遠超過市場上的同類理財產品,還承諾了最終收益,但背后實則是百度自己在掏錢對投資者進行補貼,而這在基金銷售中是不被允許的。只是在現有的監管規則下,證監會認定該類理財產品銷售各環節均由基金公司完成,互聯網公司只負責流量導入,故認為該理財產品的銷售并未出現違規。
一位投資者談到,互聯網公司相當擅長營銷,這種環境之下,部分投資者已經不關心購買的是什么產品,是否具有風險,而是存在著跟風購買的現象。
交銀施羅德的副總經理謝衛表示,目前由于相當一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缺乏金融風險管理意識,因此避談風險和違規承諾高收益,再通過補貼和紅包等方式來虛增收益,甚至采取抽獎、回扣和送實物等方式進行誘導促銷,擾亂了市場的秩序,引發了無序的競爭。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使得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繞開了監管,出現了線上線下規則不一的尷尬局面。
針對這一現象,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全國政協委員楊凱生也提出,互聯網金融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只要它的實質是金融,那么就應該按照現有的金融法規將其納入監管的范疇。
基于此,為了確保監管有效和公平競爭,監管層在設計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規則之時,應當遵循“一致性”的原則:對互聯網大佬以及傳統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應當“一視同仁”,只要是從事相同或類似的金融業務內容,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當給予同樣的監管標準。
互聯網金融,畢竟依然還是金融。
亂象之二:部分領域無法可依
此外,在P2P網貸領域,平臺倒閉的事件仍然屢見不鮮。這一領域,央行等部門也還缺乏有效的準入制度和監管規則。
目前,P2P網貸領域僅有一些行業的自律組織??v然它們對于P2P借貸的風險管理和技術規范等都提出了一些行業自律規則,但卻并不具備強制約束力。因此,P2P網貸領域是否有第三方存管、風險審核機制和防范關聯人套取資金等方面,都并沒有強制規則,使得整個領域都處于肆意滋長的環境之中。
沒有足夠約束力的規則監管,又因在互聯網金融大潮的催生下,使得P2P網貸機構層出不窮,看似好事,實則出于風險考慮,一些原本提供P2P第三方資金存管的機構也開始陸續退出這一領域。
相關數據顯示,P2P網貸平臺數量快速增長,目前已超千家;2010年行業交易額僅6億元,此后以每年近500%的速度猛增,2013年成交量突破千億元。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倒閉和跑路的P2P網貸平臺逾70家,涉及金額約12億元。
雖然央行方面已經有所表示,按照現有法律,P2P網貸不得觸碰非法集資等三條紅線。這卻還并未改善這一行業參差不齊的參與者眾多的亂象,造成小投資者的權益仍然難以得到保障。
鼓勵支持≠放任滋長
繼續前文,從央行行長的表態到國家總理的指示,一度讓人人都以為余額寶們將在政府的支持下繼續得以迅猛發展,遍地開花。
“國內首張虛擬網絡信用卡下周將在支付寶錢包內亮相?!薄摂M信用卡,又一互聯網金融產品旋即呼之欲出。就在同一天,也有消息稱,“國內首張網絡信用卡將在近日由騰訊、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和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推出?!边€未上線,國內兩家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就為“首張虛擬信用卡”的名號打起了暗戰。
與此同時,兩會結束,由央行下屬機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牽頭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緊鑼密鼓地組織了各大P2P網貸企業召開座談會。據參會人士透露,與會的各大P2P網貸企業均呼吁要求被納入監管,希望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明確P2P網貸行業的監管部門等。
此時,虛擬信用卡正被越炒越熱,也是行將掀起一股波瀾的節奏……
整個故事的情節卻在這個時候驟然跌宕。央行緊急下發了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的意見函,要求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和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雖然央行的用詞只是“暫?!倍恰敖型!?,但已經讓業內人士普遍感受到了其告誡余額寶們“應當守住底限”的態度。一位業內人士就指出,互聯網大佬們掀起的互聯網金融風暴不僅動了傳統銀行業的奶酪,放任滋長的發展態勢也讓央行感到了不安。
一直以來,傳統的線下支付中,主要涉及“收單機構、轉接機構、發卡機構”。其中,收單機構和發卡機構可以是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轉接機構則只能是銀聯。而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一直專注于線上支付領域,雙方井水河水,互不相犯。這次隨著二維碼線下支付技術的成熟,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搶占線下支付市場。一旦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得以廣泛使用,用戶刷卡的手續費將僅由發卡方和收單方(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作為央行“親生骨肉”的銀聯將被完全架空。這也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毫無疑問,監管此舉目的是為了確定銀聯在線下支付市場的市場地位,以避免O2O帶來的沖擊。
更重要的是,虛擬信用卡還涉及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信用卡透支時,資金墊付由誰來承擔?對此問題,騰訊、阿里巴巴和中信銀行三方在公開信息中均予以了回避。顯然,以支付寶方面的巨量沉淀資金,支撐虛擬信用卡透支的資金墊付綽綽有余。如若支付寶方面拿沉淀資金進行放貸,就意味著憑空增加貨幣投放規模,并且不受“存款準備金”等規則的管理。這意味著,央行多年苦心經營的征信體系,將被互聯網基于大數據的風控體系所取代,也意味著傳統銀行業賴以生存的盈利模式將被互聯網大佬們徹底打破。
鼓勵支持并不等于放任滋長。
緊隨“暫停”之后,3月13日,央行又向多家金融機構下發了《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和《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草案,進行征求意見。據悉,意見中指出: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能超過1 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 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此舉的解釋是出于資金安全的考慮。
對余額寶們而言,這是一道晴天霹靂。
融合、發展,讓人期待的互聯網金融
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士感嘆:“如若最終的管理辦法果真如此,我們基本就不用干了?!?/p>
這斗轉迂回的故事情節是否又標志著互聯網金融將舉步維艱呢?答案是否定的。顯然,監管層打壓的是互聯網公司,打壓的是走支付寶和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O2O,試圖將它們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維持在一個可控范圍內。
是的,余額寶們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有著可貴的創新突破,尤其是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風險計量與監測,能夠有效解決信用風險管理中信息不對稱這一難題。同時在參與方式和使用渠道上都更為便捷,甚至微信支付都已經涉足房地產,于近期在河南某地率先開啟了微信支付購房服務。
不過這些都無法掩蓋傳統銀行業的優勢—經歷過完整經濟周期的歷練和長期風險管理的實踐,銀行的風險識別和把控能力相對更強、更為可靠,防范化解風險的經驗也更為豐富。同樣,在風險管理理念、機制、工具和方法等方面,傳統銀行業無疑也占據著領先地位?;ヂ摼W大佬雖然能通過不斷學習來逐步縮小這些方面的差距,但是這沉淀和積累的提升過程并沒有捷徑,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者,如同前文所言,獲得運營自有銀行賬戶和信用賬戶許可之前,第三方的虛擬賬戶體系還得依靠銀行的通道完成充值。控制通道,擁有賬戶資源的傳統銀行業依然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占據著有利的地位。
可以預見的是,余額寶們并不會被取締,不過在更為強力和嚴格的監管之下,它們卻并不會放任地遍地綻放,四處開花。當然,在互聯網大佬們獲得運營自有銀行賬戶和信用賬戶的許可之后,它們依然還是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對于已經向余額寶們開始效仿跟進的傳統銀行業而言,它們或將迎來有序而平穩的轉型,將互聯網金融逐漸完整地融合進自身的發展規劃?;ヂ摼W金融時代,它們將依然會是最有發言權的一方。
余額寶們和傳統銀行業,互聯網和金融,終將會迎來有序平穩的融合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