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緊密結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的改革實踐,論述了在實驗室空間內所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實驗活動的特點,闡明了針對這類實驗應具有的管理理念和具體管理方法,對大學實驗室改革的深入發展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實驗;管理理念;改革;發展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3-08056-02
作者簡介羅佳(1966-),女,遼寧撫順人,實驗師,碩士,從事實驗管理及設施園藝研究。
收稿日期2014070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高校實驗室紛紛由封閉狀態轉變為開放狀態,其中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實驗活動和現在按既定實驗教學計劃進行的常規實驗有明顯差異,頗為引人注目。那么,就這類實驗有何特點,和常規實驗在管理上有何獨特之處等問題,該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實驗室的創新實驗為例,進行初步分析和研討。
1大學生實驗室創新實驗狀況
園藝學院的實驗室原先較為分散,分屬校、院、教研室3級管理,各實驗室獨自運轉、少有聯系,儀器重復購置,利用率較低,浪費較嚴重。管理人員由于各自為政、互不通氣,工作處于低調狀態。2000年進行了實驗室管理體系改革,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管理中心,將原來分散的生理生化、組織顯微、生物技術、茶藝、采后、園藝設施和育種等實驗室課程進行統一管理,并以功能為依據,設置了園藝植物栽培與設施實驗室、園藝植物育種與生物技術實驗室、園藝產品采后處理實驗室共3個大的實驗室[1-2],這些實驗室不僅擔負著大學生按照實驗教學大綱進行的常規實驗任務(即課程實驗、畢業實驗),還擔負著研究生的實驗任務,尤其是近幾年來,部分大學生的創新實驗任務也參加進來,使實驗室的開放增加了新的、十分值得關注的亮點。
“大學生創新活動”是由園藝學院、實驗室和學校團委每年都共同組織進行的大型學生活動[3],而創新項目是由學生自愿選擇提出申請,通過答辯競爭最終獲得。申請前學生要查閱大量和申請項目有關的資料,了解國內外研究動態,然后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實驗目的、內容和方案,這一切完成后還要經過專門組織的專家的評審,論證其是否符合創新項目的要求,最后才進行審批。凡通過評定者均可獲得一定創新經費的支持。這些年創新項目的內容十分廣泛且有一定深度:有些涉及果樹、蔬菜生物學性狀的研究,如“新疆海棠果(Malua Prunitolia)資源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辣椒葉片衰老過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獼猴桃果實抗壞血酸與草酸關系的研究”等;有些涉及資源開發利用的探討,如“發菜最佳人工培養條件的研究”、“套作大蒜對克服大棚黃瓜連作資源研究與開發”等;有些還進行了分子水平的分析,如“辣椒離體葉耐熱性鑒定技術及其耐熱相關基因CaHSP24的表達差異”、“擬南芥基因組中一個與動物VC合成酶GuLO相似的功能驗證”、“大白菜胞質不育育性恢復基因的分子標記”等,還有大量環境條件和病蟲與果蔬關系的研究。僅就近3年的統計看,獲批“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242項,其中國家級創新項目58項,累計參與學生1 968人次。
2大學生實驗室創新實驗
大學生實驗室創新實驗和常規實驗相比,具備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2.1從實驗內容看,具有和常規實驗較大的性質上的差異常規實驗包括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它們都具有較強的基礎性質,即重視基本理論的傳授、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和基本實驗素質的培養。雖然這些年的改革中,驗證性、演示性實驗項目有所減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明顯加強,并在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方面有了大力推進,從而使常規實驗也有了一定開放性,但是,從根本上看,所有這一切仍屬于基本理論傳授和基本技能訓練的范疇,因而基礎性仍較為突出。但是,創新實驗則具有強烈的研究性質,從事研究的大學生是為解決科學實驗或生產上的某個問題,是其中規律性東西探索和奧秘的揭示,因而比起基礎性較強的常規實驗已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2.2從思維方式和思維空間看,賦予了學生更大的心理自由在常規實驗中,學生思想解放是有明顯進步的,尤其在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中,實驗方案、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設備的選擇都由學生獨立完成,這對其創新能力的鍛煉十分有益。但是,“導學”的色彩仍然較濃,即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給出學生主要框架,擬定大的框架、擬出大的題目、提出實驗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才是學生的“自由行動”。而創新實驗從項目的提出、方案的設計、方法的確立以及儀器的使用等都完全由學生自行思考確定。教師的作用不是“導”而是“輔”,這無疑給給學生思維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2.3從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看,形成了一種以創新實驗為載體的“雙向選擇”的新機制在過去,因材施教多采用“教師切入”的方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而在創新實驗中,第一關就是“選擇”,即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創新項目,項目也反過來選擇學生,這就是所謂的“雙向選擇”。在實驗項目審批過程中,競爭十分激烈,只有那些學習非常努力、具有不懈追求精神且思維敏捷的學生才可能脫穎而出。這種被認可的好項目青睞它的勤奮主人的狀況實現了一種新途徑的因材施教,即在全面完成培養任務的前提下,不同情況的學生可以分別受到具有適當差別的實驗內容和方式的熏陶,更利于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5]。
2.4從實驗的安排和運行看,比之常規實驗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常規實驗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的,什么內容,何時進行,使用什么儀器等都已經形成一定的程式,運行起來較為穩定。但是,創新實驗則不大一樣,上述諸方面年年不同,甚至年內各時期都做些什么也不能準確預知,因而創新實驗的運行較不穩定,隨機性甚強。上述兩類實驗雖然有較大差別,但它們是具有常規實驗所培養的厚實功底,才能為創新實驗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否則難度較大。因而,如何在同一實驗室空間內同時開展好這兩類實驗是特別應該關注的。
3大學生實驗室創新實驗管理方法討論
由于這兩類實驗的參與度以及實驗內容、運行方式明顯不同,因而在管理理念上和具體管理方法上應有質的區別,否則很難適應這種“一室兩元”的形式。
從管理理念看,常規實驗面對的是班級或小班——學生群體,因而管理首先著眼于群體的實驗運行是否規范、順利、高效率,同時也應關注群體中單個成員的特別需求;而創新實驗面對的是學生個體,頂多是幾人組成的創新小組,因而,管理的個性化色彩特別濃厚,這樣,同一實驗室內必出現兩元化的管理態勢,形成各自不同的管理形式。為應對當前大學生實驗室具體的創新實驗而提出如下具體的管理方法。
3.1充實規章為保障常規實驗的正常運行,學院制定了20多項規章制度,但隨著創新實驗的開展,也應有相應的規章對創新實驗行為進行規范,學院及時制訂了“開放實驗室管理辦法”、“開放實驗室管理規則”、“科技創新項目指導老師管理規則”等,有力推動了創新實驗的開展。
3.2進行個性化服務進行創新實驗的學生,項目不同,所用儀器和試劑不同,個人的實驗水平也互有差異,因而為他們提供的服務是千差萬別的。不但要幫助他們了解儀器原理和使用方法,且主動幫助他們完善實驗方案,甚至也會毫無保留地傳授一些很不起眼的操作技巧,真正體現了專人、專事、專管的個性化服務精神。
3.3開展非精確預測常規實驗內容、時間、地點的安排十分明確,幾乎已程式化,管理人員不但心中有數且可早做準備。但是,創新實驗的隨機性很強,很容易使管理人員陷入被動的境地。通過近些年的摸索,發現事情的“突發”隱藏在“必發”之中,因為創新項目研究對象面對的基本都是活體——正在生長發育的果樹和蔬菜,而這些是有強烈季節性的。不同時令有不同果蔬,所測內容也有趨勢性相似之處,且年復一年,顯現同期性重復,這樣,管理人員雖然不能精確預知實驗項目,但基本范圍、走向是可預測的,這就為管理人員心中有底、及早準備創造了良好條件,將表面上看起來很“亂”的實驗變得較為有序。
3.4實行網絡協調同一實驗室空間內,兩種形態的實驗同時運行,難免會在場地、時間、儀器等諸多方面發生矛盾,如何使兩者和諧相處就成了這兩類實驗能否健康共生的關鍵。通過探索,找到了網絡協調這一解決矛盾的方法,即實行了計算機網絡平臺管理[5],具體做法是:將實驗室有關制度、儀器設備名稱及型號欲進入實驗室工作的申請表公布在學院網上,包括做創新實驗大學生在內的所有申請者都要在表中填明實驗內容、計劃安排以及執行的具體時間,這樣,一幅清晰的實驗意愿藍圖就呈現在管理人員面前,管理者就可根據場地、時間、儀器等具體情況做出全面調配和合理安排,避免了諸多矛盾的發生。
在上述種種努力下,這種新管理模式的運行已取得可喜成績。近3年來,進入實驗室進行創新科技活動的實驗者(含研究生)平均每年共500余人,其中進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等研究者有200余人。獲批“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242項,其中國家級創新項目58項。大學生紛紛撰寫論文,公開登載者有35篇。獲各級獎項13項,其中全國陜西省大學生“挑戰杯”金獎1項、銀獎1項。本科畢業生平均一次就業率達93%以上。實驗管理中心也多次被評為校級科技創新先進集體、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獲獎單位。
4結論與建議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必須轉變管理理念。無疑,這種新實驗模式的運行明顯增加了管理難度,對個人來講,任務變得較為繁重,時間和精力也消耗較多,這些都是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時代在發展,形勢在改變,實驗管理的多元化勢在必行,否則無法培養出具有新素質的大學生。因而,唯一正確的做法是,拋棄陳舊的實驗管理理念,勇敢面對冉冉升起的新的管理思想,以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實際行動來迎接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
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夯實實驗管理的功底,兩類實驗同行,新儀器大量增加,專業性很強的創新課題的加入,這些都要求管理人員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否則,不但陌生感會油然而生,且和實驗者,尤其和那部分擔負著創新研究任務人員的問題會變得較難,無疑這會明顯影響實驗管理質量。這些年來,實驗人員全都開展了新儀器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其中絕大多數攻讀了博士和碩士學位,這顯著提高了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使管理功底變得較為扎實。
個人努力必須和體制改革緊密結合。也就是說,僅靠個人努力成績有限,若有體制性支撐,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園藝學院在實驗體制改革中始終重視管理人員培訓提高這個因素。在學校指導思想下,實驗隊伍5年長期計劃以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規劃連連推出,不乏辦培訓班、開辦技術講座、參觀學習、脫產培訓等種種措施,使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獲得制度性保障,大大促進了實驗管理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