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宗商品資訊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4月30日,全國生豬均價僅為10.84元/kg,經過一連20天的暴漲后,截至5月20日,平均每公斤生豬肉價格達到13.64元,短短20天內,漲幅高達25.83%。
跌了半年之久的生豬價,終于在今年頭一回有了起色。不過,伴隨著豬肉價格的蹊蹺反彈,業內幾家龍頭企業聯手做局抬高市價的傳聞不脛而走。
連跌半年 20天暴漲26%
去年下半年開始,養豬業普遍遭遇寒流,生豬價“跌跌不休”導致養殖戶陷入虧損泥潭的局面在全國范圍內上演,部分地區的生豬價格甚至突破10元大關,錄得15年來的最低水平。根據監測數據,全國生豬均價在2013年12月2日達到15.88元/kg的小高峰,自此之后,便一路狂跌,到2014年的4月17日,最低只剩10.6元,跌幅達33%。
談到豬價離奇大落大漲的原因,監測人員說:“首先,由于2013年、2014年初出現疫情、極端天氣等不利因素,導致仔豬的存活率低,目前階段性出欄位低,生豬供應量下降。”
在檢測人員看來,由于前段時間豬市持續低迷,養殖戶、養殖場對未來行情并不看好,很多企業在深度虧損下,出現資金困難、斷裂等情況,為求回籠資金,已將生豬提前拋售,集中出欄。另一方面,今年5月開始,生豬價格上漲既快又猛,養殖戶壓欄惜售的情緒非常嚴重,如此一來,豬源下降,采購的難度就更加明顯。同時,受到美國生豬疫情影響,國外也出現了暴漲的情況,進口豬肉與國內豬肉價格產生倒掛現象,國外豬肉的價格優勢失去了,間接拉動了國內的消費需求。
國儲控價收效甚微 漲價疑受大企業操縱
今年4月17日,發改會召集金鑼集團、中糧集團、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行業龍頭企業開會,針對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低迷的情況進行商討。在該座談會后,金鑼、溫氏等屠宰企業便率先提高生豬收購價格,豬價從此步入上行通道,甚至開始瘋漲。
有人指出“每頭300元錢的深度虧損,在一周之內就能回到成本線,豬肉價格暴漲的形勢只能用詭異來形容。如果沒有國家的調控,僅憑市場自身,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走勢的。”
五大上游豬企虧損近2億
記者發現,在“豬事不順”的上半年,幾乎所有上游養豬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通過梳理相關“豬概股”的財報可發現,包括雛鷹農牧、大康牧業、羅牛山股份、牧原股份、新五豐內的五大上游生豬企業,在2014年一季度,共計虧損1.87億元。而對豬肉屠宰加工企業來說,豬肉價對其影響與上游行業比,則有著截然不同的規律。
有著“中國養豬第一股”之稱的雛鷹農牧2014一季報告顯示,公司實現收入3.07億,同比下滑23.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 328.3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53.1%,對應每股收益為-0.09元。同時,公司預告上半年的虧損區間在1.8至1.3億。
事實上,由于雛鷹農牧生豬產品占到其營收的80%,自豬價狂飆的2011年雛鷹農牧盈利增長248.58%后,豬價走勢不好的2012和2013年,其盈利就分別下降了29.38%和75.02%。
海口羅牛山股份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2.75億,同比增長9.8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 092.5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達652.02%。
對此,羅牛山董秘宋嵐向記者表示,生豬價格下跌是其虧損2 000多萬的直接原因,其次是由于其前段時間出現的污染問題被勒令整改,關閉了十幾家豬場,同時增加了對環保的投入。
進入5月份以來,生豬價格止跌回升,并有狂飆之勢,同時多家生豬養殖上市公司股價均有30%左右的漲幅。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以上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短期的豬肉價格上漲并不能說明什么,而對豬價未來走勢不少公司持謹慎態度。
當被問及今年上半年公司是否能扭虧為盈,羅牛山董秘宋嵐向記者表示:“最近半個月的生豬價格上漲只是低位反彈,還沒有達到盈利點,所以公司第二季度還是會有較大虧損。畢竟豬價上漲也只是這半個月的事,未來情況還不好說。”
(摘編自:時代周報201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