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環畫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之花”,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連環畫在宣傳黨的政策、普及文化知識、提高人民大眾基本素質和文化藝術修養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推動了新中國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在新時期,中國連環畫仍然有著政策宣傳、文化知識傳播等重要社會功能。創作對人民群眾、廣大少年兒童有益的連環畫,振興中國連環畫,讓中國連環畫走出國門,提升國家軟實力,也為實現文化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連環畫有了很大的發展。毛澤東同志對連環畫作出專門指示,隨后成立大眾圖畫出版社,1951年創辦《連環畫報》、成立人民美術出版社。這期間全國出版了《孫悟空三大白骨精》(趙宏本、錢笑呆)、《窮棒子扭轉乾坤》(劉繼卣)、《西廂記》(王叔暉)、《山鄉巨變》(賀友直)、《鐵道游擊隊》(丁斌增、韓和平)、《我要讀書》(王緒陽、賁慶余)等優秀連環畫作品。“文革”后,連環畫進入又一個高峰,創作了《楓》(陳宜明、李斌、劉宇廉)、《人到中年》(尤勁東)、《人生》(孫為民、聶鷗)等作品。總的來說,在新中國成立后,一方面中國連環畫創作了眾多經典的作品,另一方面也為美術界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美術人才,如賀友直、馮遠、劉大為、王明明、何多苓等等。
80年代中后期,由于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巨大變革,而文化行業的體制、機制普遍滯后,中國連環畫出版進入低谷期。連環畫一度被許多人認為是注定會消亡的東西,許多連環畫從業者沒有了信心。但是今天,《百種紅色經典連環畫》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播出介紹,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也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到幾乎任何一家大型的新華書店,在少兒柜臺都能看見常銷的《三國演義》《水滸》等彩色名著連環畫;各大美術出版社都開始組織創作新繪連環畫;《連環畫報》與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合作舉辦了中國連環畫、插圖在職研究生班,培養連環畫作者隊伍……這些讓我們看到中國連環畫仍然有希望,連環畫還有著培養手繪能力、教育青少年、宣傳政策等重要社會功能,優秀的連環畫仍然有市場。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中國連環畫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如何持續、快速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作為中國連環畫從業者,必須要有使命感,勇于承擔,肩負振興中國連環畫事業的歷史重任,樹立堅定的理想,有信心再鑄輝煌! 二
從連環畫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連環畫起源于民間的圖畫記事,到了明清也是從市井開始普及,新中國成立后,主要讀者對象也是兒童和文化層次較低的成年人,但是中國連環畫作為一種通俗美術讀物卻蘊含著豐富的、深刻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思維習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優秀的中國連環畫必然也能得到世界的認可。從世界范圍來講,作為通俗美術讀物,美國有漫畫《蜘蛛俠》《蝙蝠俠》《米老鼠和唐老鴨》等,這些作品的傳播力十分強大,使美國精神、美國夢深入人心,為美國出版和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和世界性影響;日本有《鐵臂阿童木》《灌籃高手》《火影忍者》等,歐洲有《丁丁歷險記》等,都反映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在中國,與他們相對應的一種藝術形式就是連環畫,中國連環畫曾創作了《鬧天宮》《西廂記》《山鄉巨變》《地球的紅飄帶》等在國內叫得響、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偉大作品,只是他的名字叫連環畫,不叫漫畫。 中國連環畫、歐洲美國漫畫、日韓漫畫就如同一個線性序列上的三個不同點。在內容上,中國連環畫適合傳達歷史、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日韓漫畫適合表現娛樂化的東西,歐洲美國漫畫處于中間位置;在繪畫風格上,中國連環畫以寫實風格為主,日韓漫畫已經有符號化傾向,歐洲美國漫畫繪畫風格處于中間位置。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與各種藝術形式所產生的社會、民族不同特性有關。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不能說哪個更為優越,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各不同民族的特點,各個國家、民族都應該重視發展代表自己國家、民族特性的藝術形式。 我們認為,中國連環畫藝術這種看似“愚鈍、低級、落后”的藝術形式,其實蘊含著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中國人的精神和文化的內涵。這是與中國人重視知識積累、注重內在修養等民族特點相適應的,他代表著中國人的氣質、中國人的風格。
中國連環畫還具有其他類似藝術形式無可比擬的極高藝術水準、極為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中國連環畫以寫實風格為主,但又有變形的,如賀友直近些年的作品等,還包括傳統中國漫畫,如葉淺予的《王先生》和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等。在具體表現手法上,中國連環畫線描最受大眾喜愛,但是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油彩、丙烯、攝影等也都用以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
線描連環畫有《山鄉巨變》(賀友直)、《鐵道游擊隊》(丁斌增、韓和平)、《白求恩在中國》(許勇、顧蓮堂等)等;水墨連環畫有《秋瑾》(吳山明、劉國輝)、《三岔口》(林鍇)、《白光》(賀友直)、《傷逝》(姚有信)等;工筆彩繪連環畫有《西廂記》(王叔暉)、《武松打虎》(劉繼卣)、《鬧天宮》(劉繼卣)、《桃花扇》(任率英);鋼筆連環畫有《交通站的故事》(華三川)、《青年近衛軍》(華三川)等;鉛筆素描連環畫有《渡江偵察記》(顧炳鑫)、《無產階級的歌》(湯小銘、陳衍寧)等;木刻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彥涵)、《土地》(邵宇)等,彥涵創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壯士》由周恩來轉送給美國記者后,1945年美國《生活》雜志為其印發了袖珍本;另外還有一些以民間工藝形式制作的連環畫作品,如剪紙連環畫等。
我們要發展連環畫,就必須對每一種連環畫風格、表現形式都要能全面把握,了解各個風格、表現形式最適合表現什么內容、題材,準確把握各個風格、表現形式的特點,能分清好壞,能辨別高下。
三
中國連環畫的發展與中國連環畫出版密切相連。出版業有著自己獨立的行業體系,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版產業鏈的延伸,本國出版業與外國出版業、出版業與其他行業產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中國連環畫出版也必須要有廣闊的視野。當前,中國連環畫尤其要注意與國內外的動漫產業、與營銷、網絡、科技、資金運作等進行橫向聯系,觸發崛起的“引爆點”。在出版單位內,我們要了解編輯、出版、發行等各部門的情況,與其他部門加強溝通、加深了解;在出版單位外,要了解其他出版社、整個中國出版業、動漫產業的情況,了解金融業、傳媒業等與出版產業鏈相關行業的情況。我們還要了解國外出版社、出版產業的情況,借鑒國內外動漫產業在內容創新、經營、運作上的成功經驗,突顯中國連環畫自身的長處,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點的中國連環畫復興之路。
我相信,只要我們樹立使命感、把握發展規律、有著廣闊的視野,我們就一定能振興中國連環畫,讓中國連環畫走出國門,讓世界欣賞到“最美的中國”!
【何玉麟,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