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迅

因舞弊疑云而一度陷入僵局的阿富汗總統大選,在7月12日出現了轉機:兩位大選的候選人——前財長阿什拉夫·加尼·艾哈邁德扎伊(下文稱加尼)和反對黨領袖阿卜杜拉·阿卜杜拉(下文稱阿卜杜拉)當晚達成和解,同意對全部選票進行核查,“以推動阿富汗大選的進程”。此前,選票落后的阿卜杜拉一直認為,第二輪投票存在嚴重的違規現象,如果不能將舞弊的票數剔除,他將抵制大選。
有媒體評論指出,此次兩人的和解,與美國國務卿克里7月11日突訪阿富汗有關。克里與阿富汗現任總統卡爾扎伊及兩位候選人分別進行了會晤。經過兩天的密集會談后,兩位候選人終于達成上述一致意見。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和阿富汗軍隊將把投票箱運送到首都喀布爾,啟動選票核查工作。
電話錄音攪亂大選
本次大選是阿富汗2001年重建以來首次權力交接。美國為首的駐阿聯軍今年年底即將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威脅卷土重來,阿國內各派勢力激烈角逐,都使得大選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今年4月5日,大選如期舉行,本刊記者當時在首都喀布爾做采訪報道,見證了這一過程,選民們踴躍為“阿富汗的明天”投票,參與意識很強。按照規定,如果有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過半,將直接勝選,否則將由得票相對較高的兩人進入第二輪投票,勝者即為阿富汗新總統。雖然阿卜杜拉在首輪投票中領先于加尼,但兩人的得票均未過半。
6月14日,第二輪投票舉行。但在初步統計票數階段,雙方就發生了分歧。有消息稱,加尼在第二輪投票中已反超阿卜杜拉,阿卜杜拉則表示,第二輪投票存在大量違規行為,獨立選舉委員會應立即停止計票。為表示抗議,阿卜杜拉的競選團隊還切斷了與獨立選舉委員會的聯系,并于6月22日公布了一段電話錄音,稱其內容為獨立選舉委員會秘書奧馬赫指使地方選舉官員造假。第二天,奧馬赫辭職。但他在新聞發布會上宣稱,自己一直遭到部分候選人的質疑,辭職是為了保證選舉順利進行。這一說法顯然不能讓阿卜杜拉滿意,他強硬地表示,在舞弊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前,不會接受任何計票結果。
7月7日,阿富汗獨立選舉委員會公布了第二輪投票初步結果,加尼以56.4%的得票率領先,阿卜杜拉的得票率為43.6%。不過,獨立選舉委員會當天也承認,第二輪投票中確實存在舞弊和造假行為,選舉機構將對有效選票進行調查,因此不排除最終結果會出現變化的可能。分析人士隨即指出,舞弊疑云為阿富汗大選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甚至可能使阿富汗面臨內戰和分裂的危險。
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府趕緊派克里前來調解。
巴基斯坦政策分析家蘇爾坦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阿富汗安全和經濟形勢都堪憂,對于美國的依賴程度較大,在阿富汗產生新總統的關鍵階段,克里希望借助斡旋,進一步發揮美國對阿富汗的影響力。
曾因車隊遭槍擊棄選
在首輪大選中被看好的阿卜杜拉,現年54歲,出生在阿富汗帕爾萬省潘杰希爾谷地。他的父親是普什圖族人,母親是塔吉克族人。1983年,阿卜杜拉從喀布爾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后來曾在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中擔任軍醫。因通曉幾門外語,阿卜杜拉在馬蘇德領導的北方聯盟政權中任外交官。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后,阿卜杜拉在卡爾扎伊政府任外交部長。2006年,阿卜杜拉被解職。之后,他建立了反對黨,并于2009年參與阿富汗大選。當時,阿卜杜拉在第一輪投票中與現任總統卡爾扎伊的競爭難分伯仲。當年7月,阿卜杜拉的車隊遭到槍手伏擊,司機在事故中被打死,競選團隊經理也受了傷。阿卜杜拉認為是對手卡爾扎伊所為,隨后對大選提出抗議,并宣布退出第二輪選舉,因此痛失良機。
今年,阿卜杜拉再次參選,也是希望彌補之前的遺憾。分析人士指出,阿卜杜拉熟知阿富汗的社會弊病,非常注重改革,較能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據本刊記者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采訪時的觀察,民眾對阿卜杜拉有較高的呼聲,稱他了解阿富汗的現實情況,關注百姓的訴求。由于阿卜杜拉有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的背景,加上阿富汗當前的安全局勢堪憂,很多人對阿卜杜拉的安全政策寄予較高期望。
有分析認為,阿卜杜拉上屆大選最強的競爭對手卡爾扎伊因連任期滿而不再參選,此次大選是他上位的絕佳機會,多數選前預測對他也都持樂觀態度。然而,第二輪投票時,對手加尼莫名其妙地反超,讓阿卜杜拉大為光火,表示抗議,其支持者更是宣稱將另外成立政府,引發了外界對阿富汗政局的多重憂慮。
“美國制造”影響支持率
與阿卜杜拉相比,現年65歲的加尼堪稱學者型官員。他出生在阿富汗盧格爾省的一個普什圖族家庭,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主攻經濟學,獲得博士學位。上世紀80年代,加尼相繼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后又在聯合國和世界銀行任職。他曾隨世界銀行官員主持過阿富汗的戰后重建工作。
2001年,加尼辭去世界銀行的工作回到阿富汗,并于第二年出任卡爾扎伊政府的財政部長。其間,加尼進行了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改革,如他用極短的時間完成阿富汗新貨幣的發行;采用無赤字財政政策,改革關稅制度,等等。這些經濟政策大多受到國內外好評。
此次對于加尼的參選,有輿論認為,他如能當選,將對阿富汗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第二輪投票初步結果公布前,加尼就宣稱自己已取得了勝利,并以100多萬張票數的優勢領先阿卜杜拉。不過,有關媒體和網站最近發表的一些文章,卻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加尼“美國制造”身份的質疑。
媒體評論認為,“美國制造”是對加尼的普遍評價,也是被政敵詬病和指責的要害。阿富汗民眾的反美情緒較為嚴重,很多人都認為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沒有考慮阿富汗本國的需求,是對其內政的粗暴干涉。所以,“美國制造”的標簽,很有可能使阿富汗民眾把對美國的不滿轉移到加尼身上,進而影響他的支持率。實際上,這一分析已經得到過印證——在2009年的大選中,他以不到3%的得票率鎩羽而歸,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和美國走得太近。本刊記者在采訪中也聽到一些民眾有類似的反映,認為加尼很多時間都在國外度過,是一個“海歸”,對阿富汗當地的情況缺少了解。
不過,在本次大選中,加尼吸取了以前的教訓,有意在減弱身上的美國色彩,并主要使用“艾哈邁德扎伊”這個具有當地色彩的名字,來強調他與普什圖部落的關系。
阿富汗問題研究專家納賈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長期戰亂,阿富汗民眾對現實存在不滿情緒,普遍重視候選人的實干能力,關注其當選后是否能切實解決社會治安、貧富差距等民生問題。此外,候選人的民族影響力和其所結成的政治聯盟,對于大選結果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無論誰最終當選總統,都需要努力推動國內的和平進程,在北約撤軍后,實現政治、經濟與安全的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