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權民
痔瘡屬肛腸類疾患,肛腸病種類很多,有肛瘺、肛裂、脫肛、直腸癌以及手術造成的肛門失禁、畸形、狹窄等,而其中最為多見的便是人們常說的“十人九痔”的痔瘡。
所謂痔瘡其實不是“瘡”,而是一種肛門病變,即生長在直腸末端黏膜和肛管皮下充血、破裂的靜脈團。根據其生長部位的不同,通常有內痔、外痔、混合痔之分。長在肛管起始處的為內痔,長在肛管口上的為外痔,介于二者之間的即為混合痔。其中以內痔為多見,發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尤以孕婦更易發病。
痔瘡是孕婦的常見病、多發病。妊娠后期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膨大的子宮壓迫到盆腔靜脈,造成血液回流不暢,致使靜脈充血擴張而成為靜脈團(痔瘡)。另外,由于孕婦活動量顯著減少,胃腸蠕動緩慢,加上胎兒的擠壓,常出現便秘,時間一長也容易引發痔瘡。但一般來說,孕婦分娩后,隨著腹內壓的恢復正常,靜脈血液回流障礙消除,痔瘡可在數月內逐漸變小、萎縮,所以一般情況下,女性妊娠期的痔瘡通常不需要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為防止痔瘡發生,孕婦應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平時應適當多活動,多喝水。飲食上應多吃些新鮮蔬果,如芹菜、韭菜、菠菜、蘿卜、蘋果及瓜類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增加胃腸蠕動,促進排便。便后用溫熱水清洗肛門,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對辣椒、大蒜、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應盡量少吃。
若已發生痔瘡,對痔瘡腫痛、便血者,可用金銀花、苦參、黃柏各30克,蒼術、白芷、防風、地榆各20克,水煎后熏洗患處,早晚各一次,有較好治療效果。對久病不愈者,應及時去專科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