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啟
一位工程師在年度例行體檢中被發現患有膀胱腫瘤,醫生說需要手術治療。這位工程師非常緊張,焦慮不安,每天不是上網查看有關膀胱腫瘤的資料就是翻閱有關的醫學書,日日擔憂手術結果。在仔細思考及家人的勸說下,工程師決定做手術。可就在手術的前一天晚上,他患了腦梗死,手術沒做成,先住進了神經內科治療。
還有一位女士,在孩子快要高考的前半年,出現了緊張和不安情緒。一會兒考慮孩子能否考上大學,一會兒考慮孩子考什么學校什么專業好,總之,想得很復雜。結果整日吃不香,睡不好,夜里多夢,白天頭昏腦漲,無精打采。在孩子高考的前三天,她發生了腦出血,經搶救生命雖然保住了,卻落下了癱瘓和不會說話的后遺癥。孩子也沒有考上大學。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上述兩例病患并非偶然,有因果關系。情緒不穩定可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經常有焦慮情況的人更易發生腦卒中。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許多腦卒中患者的發病與情緒激動有關,尤其是經常產生憤怒、恐懼、焦慮、興奮、緊張、悲傷、嫉妒等情緒的患者,常常在這些情緒劇烈發作時或之后發生腦卒中。經醫學證實,這些情緒的經常刺激,能夠引起大腦皮質和丘腦下部興奮,促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分泌增加,導致全身血管收縮、心率加快、血壓上升,使腦血管內壓力增大,容易在已經硬化、失去彈性、形成微動脈瘤的部位破裂,從而發生腦出血。
過分焦慮會危害健康。因此,要預防焦慮,遇到事情不要過度緊張,要從容看待。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不要獨自苦思冥想,要和信得過的人商量解決。要相信自己,掌握正確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方法,增強心理防御能力。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性格豁達開朗。如果焦慮持久存在,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調節情緒和自我控制,如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以達到順其自然、泰然處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