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實,言必行、行必果。我們說了不是白說,說了就必須做到,把文件上寫的內容一一落到實處。”近年來水城縣結合創先爭優“四幫四促”“聯鄉駐村”踐行宗旨教育等一系列活動,牢固樹立了“以民為本,富民為先”的執政理念,建立健全了“黨員干部與群眾交友制度”“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度”“服務承諾制度”等一系列長效機制,成功探索出了“十心為民”的群眾工作法,不斷創新和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
一、不斷創新豐富黨的群眾路線
(一)“一線工作法”遍地開花結果
全縣各級各部門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做到工作地點在一線,決策落實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積極倡導真抓實干的作風,對基層企業群眾亟待解決的問題“立即辦”,老大難問題“主動辦”,普遍性問題“上門辦”,條件不具備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跟蹤辦”,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問題“公開辦”。近年來,“一線工作法”在全縣各級各部門全面推開,深入開展了“千名機關干部任村官”“萬名干部下基層”“領導干部大接訪”“領導干部十帶頭”等一系列活動,各部門作風得到進一步的轉變,人民群眾對各項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二)“黨群交友制”演繹魚水情深
2009年以來,全縣81個縣直單位33個鄉鎮相繼建立健全了“訪民慰民月”活動長效機制,縣鄉各級領導干部深入開展了“訪民月”活動。在此基礎上,縣委于2010年5月出臺了《關于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行“交友制”的實施意見》,為各級黨組織構建和諧黨群干群和礦群關系找到了切入點。2013年,縣委進一步深化和創新“交友制”內涵,在全縣深入開展以“萬名干部職工聯村幫戶、千戶貧困農戶實現脫貧致富、評選百名帶富先進典型”為主要內容的“百千萬幫扶”活動,演繹了一曲曲魚水情深的精彩樂章。
(三)“全程代辦制”深受群眾歡迎
2009年,水城縣下發了《關于在全縣全面推行為民服務代辦制的實施意見》,建立了鄉鎮服務中心34個、村級服務站242個,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代辦服務網絡:采取健全網絡簡化程序全程代辦無償服務等方式,變“群眾跑”為“干部跑”,變“多次跑”為“一次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有效破解了農村群眾“辦事難”問題,受到了全縣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四)“民情直通車”開進千家萬戶
2008年以來,全縣310個村和社區全面推行民情聯絡員制度和民情日記制度,建立健全了民情聯絡站310個,民情聯絡員隊伍310支,直接聯系千家萬戶,深入農戶家中走訪座談,認真做好民情民意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等工作。
(五)“十心為民”踐行黨的宗旨
2010年以來,水城縣在認真實踐“為民宗旨”“群眾路線”“以人為本”等一系列群眾工作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了“十心為民”群眾工作法,進一步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開創了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新局面。“十心為民”群眾工作法的核心是“五民”:民生、民權、民利、民意、民富,主要形式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為民宗旨”。
二、永葆黨的群眾路線感染力的思考
(一)“常照鏡”,讓群眾觀念在黨員干部心中永不落塵
“照鏡子”重在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明確方向解決問題,深刻查找自身在學風作風廉政自律黨性修養政治思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和目標,不斷完善自我。
(二)“正衣冠”,讓群眾觀念在黨員干部身上有形有魂
“正衣冠”,就是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加強“官德”建設和品行修養,樹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切實不斷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做官先做人”,做人應有人品。正“品行”之冠,既要正政治品行,自覺做到高度負責、公道正派、求真務實、廉潔守紀;又要正生活品行,自覺做到守法遵規、不貪錢色、家庭和睦、情趣健康、交友謹慎。
(三)“勤洗澡”,讓群眾觀念在黨員干部身上純潔無垢
“勤洗澡”就是要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堅持真理、改正缺點、修正錯誤,讓媚俗之氣、低俗之態統統遠離自己,時刻做一個胸懷坦蕩、心胸寬闊的黨員干部,擺脫低俗風氣的干擾,跳出紛紛攘攘的花花世界,時刻保持陽光心態,以養浩然正氣,彰顯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
1.勤洗個人主義之“垢”。勤洗個人主義之“垢”,就是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政治意識,堅持按照原則辦事,掃除一切個人英雄主義。
2.勤洗好人主義之“垢”。好人主義在工作中主要表現為當“好好先生”,不敢擔當。勤洗好人主義之“垢”,就是要敢于堅持原則,自覺做到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風險面前敢作敢為、敢擔責任。
3.勤洗熟人主義之“垢”。當前,在一些服務窗口和部門存在著“沒有熟人辦不了事,是熟人亂辦事”的熟人主義現象,嚴重損害了發展環境和群眾利益。勤洗熟人主義之“垢”,就是要牢固樹立“公平公正”的理念,開展服務要切實做到生人與熟人一個樣,落實惠民政策要切實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4.勤洗自由主義之“垢”。自由主義者,政治觀念淡薄,無視工作紀律和原則,缺乏立說立行、立行立果的為民意識。勤洗自由主義之“垢”,就是要牢固樹立紀律意識,自覺增強政治觀念,堅決克服自由散漫和拖拉疲沓現象,帶頭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5.勤洗中庸主義之“垢”。主要表現為不求進取、平庸無為,發展意識淡薄,得過且過。勤洗中庸主義之“垢”,就是要牢固樹立“平庸便是過,無功便是錯”的理念,切實增強積極進取的意識,在各項工作中勇于走前列、做表率。
6.勤洗教條主義之“垢”。教條主義者,脫離實際,不注重調查研究和實踐,習慣于照搬照套,缺乏創新意識。勤洗教條主義之“垢”,就是要牢固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念,積極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切實做到先調研后決策、不調研不決策。
7.勤洗經驗主義之“垢”。主要體現在忽視事物發展規律,憑經驗辦事,不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決策往往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操作性不強,影響政令的暢通。勤洗經驗主義之“垢”,就是要牢記“經驗主義害死驢”的教訓,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敢于突破固定思維的禁錮,善于探索新方法、新經驗。
8.勤洗平均主義之“垢”。在一些部門,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存在著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平均主義現象,嚴重影響干事創業的激情,工作效率難以提高。勤洗平均主義之“垢”,就是要完善獎勵激勵措施,堅持獎勤罰懶,積極營造讓實干的人實惠,讓吃苦的人吃香,讓有為的人有位。
(四)“重治病”,讓群眾觀念在黨員干部身上康健無侵
“治治病”就是要扎實抓好問題的整改落實,敢于向一切丑陋現象亮劍,勇于自我革新,堅決消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一切不良風氣,樹立良好政治生態環境。
1.治官僚主義之“病”。就是要堅決反對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冷硬橫推的官僚主義,全力破除一切以做官為本的“官本位”意識,切實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扎根基層接地氣,真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做到謙卑對群眾、全心想群眾、竭誠為群眾。
2.治形式主義之“病”。形式主義者,成天停留在聽匯報、看材料、要數字、催報表上,滿足于當“收發員、留聲機”,下基層不沉到底。治形式主義之“病”,就是要以是否具有實際意義為標準,不以來頭大小為準繩:以能否解決問題為標準,不以個人好惡為尺度;以群眾是否滿意為標準,不以個人得失為依據。
3.治享樂主義之“病”。就是要堅決反對只求享樂、不愿吃苦,只求回報、不愿付出的享樂主義,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切實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治奢靡風氣之“病”。就是要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加大查處力度,嚴肅查處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現象,將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作為一種崇高的責任來擔當,作為一種紀律來遵守,作為一種良好的習慣來培養,從源頭上消除攀比浪費的奢靡之風。
5.治本位主義之“病”。就是要堅持消除“官本位”思想和部門利益集團利益個人利益至上等本位主義,著力破解視野不夠開闊、思想不夠解放等問題,牢固樹立開放合作、善于借鑒的理念,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切實加強對外開放,大力引進外地資金人才先進經驗等各類資源。
6.治功利主義之“病”。就是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和成才觀,用實際行動破除好大喜功的功利主義思想,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做到忠心為黨、一心為公、全心為民,爭當踐行歷史使命的時代尖兵,積極為實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階段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
7.治投機主義之“病”。投機取巧者習慣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工作打折扣、搞應付,影響團結,阻礙工作的開展。治投機主義之“病”,就是要把功夫用在平時工作的落實上,不搞臨時突擊,不搞應付檢查,不折騰、不作秀,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爭當特別能執行、特別能落實的表率。
8.治盲目主義之“病”。盲目主義最典型的是“三拍”,即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盲目主義的背后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好大喜功、個人英雄主義等扭曲的政績觀在作祟。治盲目主義之“病”,就是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尊重客觀事實,把握事物發展規律,不斷提升科學決策的能力,堅定不移地踐行科學發展觀。
責任編輯: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