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杰 苗葉茜
博物館屬于社會公益性機構,肩負著文化傳承、審美培育、道德教化、禮儀引導、民俗蘊含等多方面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功能。要想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公共服務功能,就需要在充分發揮博物館陳列展覽主陣地作用的基礎上,拓展領域,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產品。內鄉縣衙通過多年實踐認識到,搞好博物館文化產品創意開發,是延伸教育功能、鞏固服務效果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博物館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有效手段。
一、突出特色,彰顯博物館文化內涵
特色是文化產品的生命,沒有特色的文化產品是缺乏競爭力和生命力的。在文化產品開發過程中,我們注重結合內鄉縣衙的文化內涵,突出內鄉縣衙的官德文化。內鄉縣衙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內鄉縣衙的標志性建筑宣化坊,在封建時代是教化百姓的重要場所,遍施彩畫的木質斗拱式牌坊氣派非凡,在部分文化產品設計中我們都融入了宣化坊這一標志性建筑,賦予文化產品以特殊意義。
內鄉縣衙的三省堂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闡述了官與民、榮與辱、得與失的辯證關系,自1984年對外開放以來,內鄉縣衙受到習近平、江澤民、朱镕基、李克強等眾多黨政領導高度評價。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山東菏澤召開座談會時,引用此聯教育市縣委書記,指出此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系,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要勤奮工作,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省堂楹聯因通俗易懂、內涵深刻,成了內鄉縣衙的揚名之聯。內鄉縣衙眾多文化產品開發中都引用此聯,如銅牌支架、銀牌、鎮紙、絹扇、茶杯等,賦予了文化產品以深刻的文化內涵,部分文化產品甚至成了具有教育啟迪作用的藝術品,深受游客青睞。
二、注重質量。以精品提升品牌形象
內鄉縣衙博物館在文化產品打造上,一是集結眾人智慧搞開發。鼓勵內部員工和社會人士設計開發內鄉縣衙文化產品,并積極參加各項文化產品比賽活動,為豐富內鄉縣衙文化產品開辟活力之源。2012年,第二屆伏牛山旅游商品博覽會上,內鄉縣衙選送的“泥人民俗”榮獲優秀獎。二是注重商標的注冊和保護。“內鄉古衙”商標批準為河南省著名商標,“內鄉縣衙”“內鄉縣衙宣化坊”“內鄉縣衙三省堂”已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注冊。商標注冊有效杜絕了產品粗制濫造模仿和侵權問題。三是加大文化產品推介力度。內鄉縣衙多年來積極參加各級各部門組織的各種文化產品博覽會、展銷會及文化產品設計大賽等活動,宣傳推廣內鄉縣衙所開發的文化產品,并獲得多項專利和獎項。四是開發系列文化產品。內鄉縣衙經過多年開發,先后開發出文化系列、生活系列、藝術品系列等十二個系列二百余種文化產品。內鄉縣衙這些文化產品涵蓋匾聯、官德、建筑、民俗等多方面文化內容,不但使內鄉縣衙文化通過文化產品以獨特的方式進行詮釋,而且有效傳播了內鄉縣衙文化。
三、賞用結合。提升文化產品賣點
內鄉縣衙在眾多文化產品開發中,堅持藝術性與實用性結合,積極鼓勵研發具有自身特點且兼具實用、欣賞和收藏價值的文化創意產品;集中人力、財力,采取整合、借力、跨專業委托等方式,有計劃設計開發一系列能夠體現文博行業水平的常用娛樂品、實用消費品、觀賞藝術品、高端文化產品等,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和消費水平。在文化產品中,一系列產品逐步提升產品檔次,使之成為傳播和弘揚博物館文化內涵的一種新載體。
為在與游客互動中展示內鄉縣衙文化產品制作工藝與創作過程,近年來內鄉縣衙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先后推出泥人與泥塑、烙畫、織布等互動項目,讓游客在參與體驗中,根據個人喜好帶走自己喜歡并參與創作的文化產品。目前泥人與泥塑已創作了“知縣”“衙門人物”“民族風情”“琴棋書畫”“新郎新娘”“武打和尚”“京劇臉譜”等系列產品。為展示民俗傳統工藝,內鄉縣衙在民俗文化展室內互動展示傳統織布工藝,受到眾多游客喜愛,每天上機體驗的游客多達四五十名,在現代科技進步的時代,追尋傳統民俗的魂與根。用高溫在竹木、絲絹、宣紙等材料上作畫,燙出層次與色調豐富、立體感強的作品,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為使游客深度理解內鄉縣衙官署文化和相關展覽背后隱含的歷史文化,內鄉縣衙多年來先后出版發行《揭秘內鄉縣衙》《內鄉縣衙廉政文化》《內鄉縣衙與衙門文化》《走進內鄉縣衙》《內鄉縣衙楹聯集錦》《解讀內鄉古衙》《古衙奇案選》《內鄉縣衙攝影集》等多本介紹內鄉縣衙的圖書。
四、緊貼展覽。讓文化產品成記憶
博物館屬于人文旅游資源,是旅游者的重要參觀景點。隨著國內旅游市場的逐步成熟,博物館與旅游的關系更加密切,現代人渴求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參觀博物館的人數也逐年增長。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大量涌進博物館,游覽作為一種文化活動,旅游者參觀博物館一方面是為了游覽,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對知識的渴求,但往往參觀時間有限,大部分游客對博物館的參觀也只是走馬觀花式的了解。許多旅游者,參觀博物館時往往有所選擇,對愛好的展品看得很認真,因此博物館紀念品的供應,要滿足各種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做到品種多樣、價格合理、有本館特色,特別是博物館珍藏品的復制品、仿制品、圖片,往往最受旅游觀眾的歡迎。因此這類最令人喜愛的紀念品,可以使他們長時間地保留參觀博物館深刻的美好回憶。
內鄉縣衙現有56個單體陳列展覽,展覽面積達6000平方米。結合展覽近年來先后推出“泥人縣官”“縣衙模型”“清代官服模型”“知縣議事模型”“烙畫”等二十余種文化產品。在展覽的基礎上,內鄉縣衙文化產品開發逐步延伸到建筑、匾聯等實物上。內鄉縣衙文化產品之一的烙畫亦稱烙花、燙畫、火筆畫,被譽為“世界藝林一絕”,是“南陽三寶”之一。它利用碳化原理,
五、注重研發。在推陳出新中蓄后勁
當前,博物館文化產品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對提升博物館形象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文化產品如果總是一成不變,勢必造成消費者的審美疲勞,從而影響其市場消費。只有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增加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滿足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
內鄉縣衙在產品創新研發方面,一是成立專門研發機構,成立了文化產品創意研發辦公室,負責新產品的探索研究和研發設計,保證每年都有3~5種新品上市。二是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每年拿出十萬元研發經費,研發人員走進紀念品市場、走進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商城,開拓研發思路,做好新產品的市場調研、創意設計、宣傳推廣等工作,使每一款新產品的上市都能受到廣大游客歡迎,并帶來經濟效益。三是借助外力促研發,內鄉縣衙在保證自身研發的同時,借助社會力量,先后同東福印務有限公司南陽金戈利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一系列文化產品、生活用品、休閑娛樂品等實用產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六、加強創新,隨時代特點突出科技
六、加強創新,隨時代特點突出文化產品開發,需要緊跟時代和形勢,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文化、不同品位人群的需要,而現代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為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提供了多種技術支持和拓展空間。近年來,內鄉縣衙不但獨立開發了鍍金宣化坊、鍍銀宣化坊、精品水杯、文房四寶、警示教育銅牌等高檔用品,還聯合開發了具有縣衙特色標志的充電寶、金鑲玉、精品玉器、高檔手表等產品。這些含有科技和藝術加工含量的創新產品,不但提高了內鄉縣衙的經濟收益,也為內鄉縣衙的文化傳播與宣傳起到了良好的媒介作用。
文化產品是博物館文化產業的一個最基本、最常見的存在形式,它是博物館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博物館文化的縮影,是實現博物館社會文化服務功能的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成功的博物館特色文化產品能夠以更加直觀的形態傳承和創新博物館文化,把博物館文化和創新文化緊密結合起來,使“文化”這座無形的精神寶藏以有形的物質產品形式融入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培育民族精神,構建核心價值體系。
博物館文化產品的開發利用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不但需要對游客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更需要在文化產品的開發利用過程中考慮到方方面面因素,有針對性地對文化產品注入附加元素,激發產品活力而贏得市場。內鄉縣衙的文化產品開發利用,以注入文化內涵的特色產品,吸引顧客眼球;以質量過硬的精美產品,贏得顧客青睞;以經濟實惠的常用產品,擴展顧客群體;以博物館為載體的拓展產品,發揮特色優勢;以推陳出新的產品變換,激發產品活力:以附加科技的文化產品,跟隨時代發展。內鄉縣衙多年來對文化產品開發利用的不斷探索,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為內鄉縣衙博物館公共服務的展開提供了途徑。
責任編輯: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