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南一
1956年生于廣州市。1981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1992年結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研修班,1998年結業于廣西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論(美術教育方向)專業研究生課程班。現為廣西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理事,廣西漓江畫派促進會常務理事。
繪畫常說意境創造,強調畫出引人入勝的意境。“音畫同緣”是我進行創作的出發點。音樂作為一種流動性的時間藝術,以聲音的速度、節奏等遵循一定的規律構成或低沉雄渾或悠揚婉轉的綿延之音,在可見的境界中欣賞不可見的心境;我始終認為音樂所具有的生命力能給人以激勵和啟示。在動態平衡的原則下,音樂作品始于靜,經過動的演繹,最終又回歸靜態;而欣賞音樂時,音樂是動的,人的狀態處于靜止,但心緒卻又悸動。探尋和表現的實質即音樂與生活的內在性,而不是其表面形式。只有從心靈深處去表現,才能抓住音樂的動力感。其過程既是對音樂徒生情愫的詮釋和表達,又是作者心靈的自我表白,傳達自我從內心深處所悟到的人與音樂不可分割的感受,才能喚起人們對作品產生一種親切的感情。記得曾經看過法國一個著名爵士樂隊的現場演出:一位滿頭小辮的男鋼琴手彈著彈著就跑到后臺去了,過一會又跑出來接著彈,卻覺得音樂并沒有因他暫時離去而間斷。這位真正懂音樂、玩音樂的行家,給人們帶來激情和舒適。音樂最大的魅力莫過于對想象力的激發。在音符的流淌中,想象與聯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而在繪畫過程中,只有積極、主動地處理并追求特定條件下的整體和諧效果,才能在創作中主動感知、發現自然物象本身的審美內涵所在,并按自己的個性審美追求產生想象和聯想,寄寓情感,將自我表現逐步過渡到具有創造力和表現力的藝術語言,升華出不同情趣和個性的藝術效果,創造出最佳趣味與意境。并非只是純粹的記錄或再現,也沒有刻意具象描摹音樂演奏現場,而是通過顏料的疊加、色彩的鋪陳,在抽象的筆觸中營造出充滿音樂聽覺的視覺空間,展現樂者深沉內斂的藝術氣質,從而抒發胸臆。放任想象與畫筆的碰撞,盡情抒寫自我的感情訴求與心懷。通過對光線明暗的對比和創設情境,營造戲劇般的效果,畫面色調、用筆、造型的細微度等所有因素交織在一起,整體處理復雜畫面中的人物在場景光線下的明與暗,用光線強化顯現出畫中的主要部分,讓畫面的暗部消融隱藏在暗影之中,在顯現與遮蔽中呈現出畫面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征,在明與暗、顯與隱的輕松氛圍中,使整個畫面形成一種強烈的戲劇性效果,穩定而莊重。通過油彩層層疊壓、反復調整,使細節的變化得以豐富,從剛開始那種單一而強烈的傾向性又回到自然狀態,并以獨有的發散思維方式敞開在畫面中,畫面在時間和空間中奇異地交織輝映,人物表情或堅毅自信,或深沉憂郁,或優雅高貴……通過對人物動態、面部表情和氛圍營造等等表現, 所有的因素都參與其中,交織起來,展現出人的精神性,進而在筆觸與色彩的相互交織中呈現出音樂的華采,其精神靈韻也伴隨著筆觸的混雜、交織和顏料多層覆蓋的疊壓、罩染,呈現出生命的和諧、飽滿與激情,樂者們被光韻照亮,正如生命的某些抽象性因素,在時間的延續中得到永恒。
之所以定名為《無人入睡》系列,畫題源于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歌劇將東、西方文化非常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乘著愛情的翅膀飛翔,呈現出華采的美麗綻放。劇中的王子卡拉夫有一首著名男高音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王子唱道: “不得睡覺!不得睡覺!……秘密藏在我的心里,沒人知道我的姓名。等到太陽照亮大地,親吻你時我才對你說分明!……黑夜啊,快快消逝,星星啊,別再閃爍,讓黎明的曙光帶給我勝利!”這是全劇最動人的一個唱段,不僅熱情明朗,更是抒情的高潮。于是,作為受益于音樂的畫者,我開始找尋音樂與繪畫這二者的平衡點,把審美聯覺從音樂挪移至繪畫,將視與聽的“通感”呈現于畫面,以靜態的方式詮釋出動感的音符。音樂于我而言是感動,而油畫則讓我有幸將感動訴諸筆端,使油畫有了旋律,則觀者感受到的將是音樂、畫面、心靈融合所激蕩起的層層漣漪。
畫畫的過程是一種變化萬千、生機勃勃的狀態。繪畫是在形象的直觀中完成,越是畫到弓影弦舞之時,越覺得自己就在這些樂者中間,即我和他們在美好音樂的氛圍中交流,同時又放飛自己的那種心緒,把生命體驗融合其中。畫面不再是簡單的對客觀物象世界的把握,它是多層次的交融,即一種生命的自由、質樸和單純:心隨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