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
回到臺灣多年,她還是喜歡一個人去星巴克喝咖啡。
咖啡館的陳設很簡單,飄散在空氣中的味道也很相似。物換星移、人事全非之后,沒有人比她更懂得珍惜——這世界上居然還有一個不變的角落。
幾年前,她在北美生活,遇到一個喜歡喝咖啡的男人。咖啡館就是他的天涯,她陪著他喝咖啡,陪著他在咖啡的世界里浪跡天涯。
記得他曾指著墻上星巴克的標志,認真地對她說:“不久以后,你的家鄉就會飄滿這樣的咖啡香。熙來攘往的十字路口,就會有一家這樣的咖啡館。”
她很難想象。
“會嗎?你不了解我的故鄉。熙來攘往的十字路口,都已經被7-11占領了。”她懷疑地說。
事后證明,他的說法是對的。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引進星巴克和7-11的,是同一家企業。
和他分手,很多年以后,她才漸漸知道他們不能在一起的癥結。商品,可以引進;愛情,卻有界線。兩個人執意要選擇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肯作絲毫的妥協,壁壘分明,如何成就愛情?
幸好,距離是他們最不傷害彼此的借口。如果,他們不是異國相戀,一時之間,還真的很難找到什么理由可以好聚好散。
“不是我不愛你,而是我必須回去了。”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想到那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
和他分手的時候,她不在家,也不在咖啡館,更不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而是一個人在空中的航線飛行。
幾年以后,星巴克如雨后春筍般站立在她的家鄉街角,她想起那個男人的預言。她躲在熟悉的咖啡館,體驗著她不熟悉的人生。
她觀察這家特別的咖啡館,每一家分店的裝潢都很近似,但卻不完全一樣。風格上是統一的,卻能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形式。
兩個人之間的愛情,要到什么時候,才能發展到這樣的層次:各有自己的思想領域,卻又彼此心靈相通?
正如同她看到許多對的幸福伴侶,他們所謂的“夫妻臉”并不一定是指五官長相的近似,有時候只是說話的神韻、微笑的樣子或判斷上的某種默契。
隔著遙遠的時空,她已經不能確認:地球的彼端,那個男人是不是也坐在掛著相同標志的咖啡館里?是不是也會偶然想起她?
商品,可以引進;
愛情,卻有界線。
兩個人執意要選擇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肯作絲毫的妥協,壁壘分明,如何成就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