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建成全國首個甘薯保鮮儲存庫
前不久,在重慶市黔江區科委的牽線搭橋下,重慶慧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進美國丹納斯農業科技公司SPX甘薯倉儲環境控制技術,在太極鄉李子村甘薯種植基地建成全國首個甘薯保鮮儲存庫,成功解決了甘薯不易保鮮、不易儲存的難題。
長期以來,由于甘薯保鮮儲存技術落后,農戶種植的甘薯主要用來喂豬,未能充分發揮甘薯的經濟價值。現在,甘薯入庫經過5~7天高溫愈合期后,電子溫控系統控制儲存庫進入恒溫保護模式,不需要額外人為升溫措施。該保鮮儲存庫可儲存新鮮甘薯250噸,儲存期長達6個月以上,甘薯腐爛率降到5%以內,具有環保、節能、儲存期長、腐爛率低等主要技術優勢。
“大通湖牌”大閘蟹喜獲“中國十大名蟹”榮譽稱號
在由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主辦的2013年第三屆中國名蟹大賽評選中,湖南益陽大通湖天泓漁業股份有限公司選送的“大通湖牌”大閘蟹榮獲“中國十大名蟹”稱號。
此次參與評比的單位達到30家,范圍涵蓋6個省。具體比賽內容是看規格大小、看色澤。活體要青爪白肚,熟體殼呈紅色、膏如銀質、黃要橘紅色;要肥滿、有肉;有鮮味,有甜味,有回味。
大通湖牌大閘蟹產品系國內知名品牌和湖南省著名商標產品,市場上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公司采取大水面無投喂獨特放養技術,賦予了“大通湖牌”大閘蟹產品獨特的品質,并且己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進入國家農墾農產品追溯管理系統,是當之無愧的湖南河蟹產業第一品牌。
國務院發布《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共6章44條,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國是畜牧業大國,隨著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畜禽糞便、污水等養殖廢棄物的產生量也迅速增加,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我國農業污染首要來源。
《條例》從規劃入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編制畜牧業發展規劃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規定畜牧業發展規劃應當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以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學確定畜禽養殖的品種、規模、總量;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應當統籌考慮生產布局,明確污染防治目標、任務、重點區域、設施建設及防治措施。
《條例》對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作出了嚴格規定,要求向環境排放經過處理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指標。畜禽養殖廢棄物未經處理,不得直接向環境排放。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體等病害畜禽養殖廢棄物,應當按照規定進行深埋、化制、焚燒等無害化處理。
藜麥首次引進甘肅省在不同生態區域試種成功
記者前不久從甘肅省農科院獲悉,該院畜草與綠色農業研究所楊發榮研究員將藜麥首次引進甘肅省試種,已在省內不同生態區域試種成功,填補了省內種植食用藜科作物的空白。
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有7000年的種植歷史,古代印加人稱之為“糧食之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研究認為,藜麥的營養價值在動物界和植物界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唯一含有完全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也就是說,藜麥可滿足人類全部基本營養物質需求,也是目前所知唯一的7000年純自然繁育至今沒有人為干擾遺傳的稀有安全農作物物種。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藜麥的降糖指數為35(大米為90、燕麥為42),是糖尿病病人碳水化合物攝入的首選糧食作物之一。近10年來,藜麥開始風靡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成為一種健康時尚食品。目前,藜麥的國際市場銷售額已達到百億美元規模。2011年7月2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第37屆大會通過決議,宣布2013年為“國際藜麥年”。
農業部:2014年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表示,2014/2015棉季,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
杜珉稱,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結束了,該方向基本定性了。但2014/2015棉季新政目前仍在探討,比如要實行棉農直補政策,是按畝產還是量產補貼,以及額度和方式仍未有定論。
2015年新農合政府
補助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消息,2013年11月2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到2015年,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
國家衛計委:醫院急診不得拒收無支付能力患者
國家衛計委前不久發布《需要緊急救治的急危重傷病標準及診療規范》,要求院前急救人員必須及時、有效地對符合標準的急危重傷病患者實施急救,不得因患者身份不明、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等理由拒絕或拖延救治。
在院前醫療急救中,規范中指出,針對各種若不及時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癥狀、體征、疾病符合急危重傷病標準的急危重傷病,院前急救人員必須及時、有效地對上述急危重傷病患者實施急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拖延救治。其中包括休克、呼吸困難、嘔血等多項急癥以及心臟驟停、呼吸衰竭、燒燙傷、電擊傷等危重癥疾病。急救流程包括接到指揮調度中心指令后2分鐘內派出救護車轉運至相關醫院等。
在急診救治中,規范指出,急診救治范圍主要針對急癥患者中的危重癥,即瀕危和危重病人。包括無呼吸、無脈搏病人,急性意識障礙病人,或可能導致嚴重致殘者,應盡快安排接診,并給予病人相應處置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