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輝
【摘要】目前卓越人才的培養是很多高等院校都在進行研究的課題,本文結合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文中簡稱我院)卓越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將“沉浸式項目制”教學模式應用到卓越人才培養工程中,采用課程教學項目制、綜合實訓“模擬化”和企業結合“緊密化”的方法進行卓越人才的培養,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卓越人才培養;項目制;沉浸式
1、前言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作為中國教育部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擬用10年時間,培養百余萬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人力資源優勢。我院于2011年4月啟動了首批“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培養理論夠用,動手能力強、可持續發展的“卓越技師”,從而實現以點帶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競爭意識和緊迫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人才,而先后啟動了:軟件學院的“卓越軟件工程師培養計劃”、電子工程學院的“卓越通信工程師培養計劃”和“卓越網絡工程師培養計劃”、經貿學院的“總裁助理培養計劃”。
2、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卓越網絡工程師培養計劃”啟動于2012年12月,主要采用“課賽結合”的方式進行卓越人才培養,“課賽結合”教學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將課程教學與高職學生技能競賽結合起來,將技能競賽的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緊跟時代潮流,以參加各項、各級技能競賽的方式來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動手能力。在“課賽結合”方式的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的問題:
(1)傳統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離,教學效果不佳;
我院屬于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對理論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喜歡上動手多的實踐課程,而忽視了理論的學習,從而導致基礎不夠扎實,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有限。
(2)突擊式的課程集中實訓,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目前,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綜合實訓主要是將一門或多門課程整合在一起,在每學期進行一次實訓,由于學生平時缺乏項目經驗,在綜合實訓時經常出項分工不明確,角色定位不清晰,從而導致有的實訓無法順利完成,有的實訓效果較差,學生不清楚課程實訓的目的和意義,參與度不是很高。
(3)競賽項目與實際工程項目存在差別,學生工程經驗缺乏
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目前組織和參與的競賽項目較多,像校內的IT文化節,校內的技能競賽,省級的技能競賽等,然而競賽的內容和實際的工程項目內容存在差別,學生畢業后需要到企業中適應較長的時間,不利于學生的就業選擇。
3、“沉浸式項目制”教學模式在卓越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沉浸式項目制的內涵是:在校企聯合培養的基礎上,以網絡系統集成的環境為標準,構建真實的網絡工程環境,實現兩個方面的沉浸:一方面,學生沉浸在真實的網絡工程項目之中;另一方面學生沉浸在真實的項目環境中,從而能夠增強學生工程化的思想、專業化的技能和職業化的素質。在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采用“課賽結合”的教學模式外,并將“沉浸式項目制”的方法應用到具體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教學項目制
我們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大部分的課程進行了整合,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項目中,學生要進行實踐操作,就需要明白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從而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變得較為生動;將部分課程的整個內容以項目的方式貫穿始終,整門課程由多個項目構成,項目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整門課程學完后,以一個或多個綜合項目來考察和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在整個項目制的教學過程中,均采用真實的工程軟件環境,或利用軟件模擬企業的工程環境,使學生沉浸于項目環境中,從而使教學與實際相結合。
(2)綜合實訓“模擬化”
在課程綜合實訓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三個模擬的方法進行教學;一,角色模擬:是指模擬企業的崗位分工情況對學生進行角色定位和任務分配,讓學生明白在企業中有哪些崗位,崗位的職責有哪些,每一個項目完成后進行小組總結,讓每一個同學對自己的角色進行總結,互相探討學習,讓學生沉浸在項目角色中;二,項目模擬:在整個綜合實訓過程中所采用的實訓項目均來自于企業工程案例,實訓的過程就是還原企業進行項目施工的過程,為學生積累項目經驗,使學生沉浸于項目中;三,環境模擬,在綜合實訓過程中,盡可能的模擬工程的真實環境,采用真實的設備,來還原現場情況,使學生沉浸在真實的工程環境中。
(3)企業結合“緊密化”
無論是課程教學還是綜合實訓,學生都沉浸于校內的模擬項目中學習,雖然掌握了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但沒有真正的項目實施經驗。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積極聯系企業,與成都和重慶幾家公司展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承接幾家公司的一些位于渝東北(我院地處該地區)地區的工程項目,或派遣優秀的學生去幾家公司進行專業實習,為企業節約人力成本,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工程項目經驗,實現校企合作的共贏。
4、結束語
卓越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人才的卓越與否需要經過社會和企業的檢驗,所以無論是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取、教學方法的選擇、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師資力量的配備等等,都需要嚴格的把控,都要為學生邁出校園步入社會而服務,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的設置要盡可能的聯系企業的實際情況,要盡可能的為學生積累項目經驗,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就像已經沉浸在企業的環境中工作一樣,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合格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小亞.準精算師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4.35期
[2]張忠霞.完善我國卓越人才培養實踐模式的思考.《創新與創業教育》 2014.3
[3]安晶.卓越人才實驗班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課程教育研究》.2014.21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研究資助,卓越軟件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203183;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資助,項目編號:JZD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