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豐
【摘要】普通話教學在高校學校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價值。本文列出了目前我國普通話測試的重要性,并從普通話教育的育人功能與價值和文化功能與價值的視角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普通話的育人功能與價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突出培養人的現代意識,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通話育人功能還表現為對知識的傳授;高校普通話教育的文化功能與價值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即體現在對社會文化功能的傳承上,體現在對教學規律的認識上,體現在語言的審美上等。
【關鍵字】普通話;教學
1普通話測試的重要性
目前,普通話在全國各地高校普遍引起重視。作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近幾年來,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先后發布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2003)。教育部語用司也印發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評估指導標準》、《普通話水平測試規程》。[1]其中教育部下發的[2003]5號令《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中的第15條明確規定:“應接受測試的人員為:(1)教師和申請教師資格的人員;(2)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3)影視話劇演員;(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5)師范類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影視話劇表演專業以及其他與口語表達密切相關專業的學生;(6)行業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應該接受測試的人員。”[2]
據了解,在我國高校中,普通話測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外語等級考試并列為三大考試項目,高校承擔著育人的功能,在普通話的推廣方面可以說高校是推廣普通話的主陣地,高校擔任普通話課程的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普通話教學,學生應該認真對待普通學習,領導應該對普通話的普及和教學給予更大的關心和鼓勵。
2高校普通話教教育的育人功能與價值
凡是傳統教學所具有的功能與價值,普通話教學都具有,并且其功能與價值有顯著的擴大,增多的現象,并且價值也不斷提高和升值。普通話教學的育人功能表現在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相反普通話教學并不是被動的,無可奈何的熏陶。
2.1突出培養人的現代意識,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請講普通話!”的標語在幾乎所有的公共場合出現,高校大學生,尤其師范類學生更應該高度重視普通話的學習,未來工作任務的承載也對普通話的熟練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當代教育所處的時代決定的,拋棄普通話也就拋棄了全球化得意義。人的精神世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表現出不同的精神意識,能力和綜合素質。普通話可以是中國的國語,國語教學提倡普通話,所以,普通話教學可以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現代意識,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可以聽出賞心悅目的感覺,相反,在正式場合一口濃厚的方言,讓人厭煩甚至無法理解語者其意,普通話屬于現代人的素質,這也是高校普通話教學育人功能的體現。
2.2普通話育人功能還表現為對知識的傳授
普通話是語言教育的一個分支,也是高校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或者成為極為重要的部分,教育是傳授知識的途徑,這一點以不容忽視,且也得到確鑿的證據,普通話也是一門學科和知識,在傳授的過程中同樣包括六大要素,即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學評價等。
3高校普通話教學的文化功能與價值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充分證明,教學與文化是互相融合,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誰也離不開誰,兩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兩者間相互促進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因此,教學水平的充分發揮,就必須借助于文化的作用,同時教學的文化功能也就越來越明顯。
3.1普通話教學的文化功能,體現在對社會文化功能的傳承上
傳承性,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也是普通話教學的基本功能,也是文化的主功能,其他文化可稱為派生功能。普通話是人類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這些都要通過教育得以傳播,上一代傳授給下一代,以此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文化的發展。尤其是在當代社會,社會已發展成為大社會、全球化的社會,大量外來文化的引入,文化傳承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話題,高校普通話教學也承載著文化傳承的功能,其實際傳播功能也必然會增強和提高。
3.2普通話教學的文化功能,體現在對教學規律的認識上
普通話教學能論述普通話的形式與構成,幫助高校學生認識普通話的發展規律,直到教育學生從微觀入手,從眼前的事物中,從現實的生活中去體驗說普通話,講普通話,學普通話,分析普通話語言的結構,語音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普通話講說能力,進一步認識并總結普通話的形成及其過程。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陶冶情操,磨練意識,去創造普通話的精神情操。
3.3普通話教學的文化功能,體現在語言的審美上
普通話作為一種高級語言形式,是經過千百年來漢民族代代陶冶錘煉的高度文明的語言結晶。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能夠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并不是某一方言使用范圍的擴大,而是從語音、語匯、語法等不同方面,承語言歷史之精髓,采百家方言之英華,逐步演化為目前這種最理想的語言。[3]正如著名語言學家高明凱所言“:共同語對方言來說是一種高級形式,是各方言所環繞的中心。”說它高級,不僅表現在語音的響亮、語匯的豐富、語法的簡練上,而且還表現在它整體的純凈、規范和表義的準確上。它刪除了方言中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語匯,摒棄了方言中粗制濫造的成分,禮貌文明優雅純凈的語匯大大地增加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故而人們在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能通過對語言的感知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和語言文明程度,而且在對語言的潛移默化中凈化了語言環境,啟迪了心智發展,塑造了健康心靈[4]。
從語音學的角度看,普通話音韻的和諧是使人易于接受的一個極重要的因素。普通話音節噪音成分比例小,樂音較多,輔音元音相間,音節分明響亮。聲調變化和語調變化的抑揚頓挫,構成了特殊的音韻美。漢語言專家王力說“:漢語(指共同語)是聲調語言,聲調是聲音的高低變化,音樂也是聲音的高低變化,漢語和音樂的關系非常密切。”再者,掌握普通話的音韻美,有助于對文學作品語言美的感知和欣賞。對文學語言的感知能力是理解和欣賞文學藝術的關鍵一步。而文學藝術又是實現審美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4]因此,熟練掌握和運用普通話,是高校普通話教育審美素質提高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宋欣橋.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實用手冊[S].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高名凱,石安石.語言學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張曉慧.高職校園普通話的人文教育功能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6,14(51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