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濤
小學教育是據高全民族索質的基礎教育。在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大綱指出: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四有”公民,提高全民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只有掌握數學的教育規律,著眼于挖掘教材的素質教育因素,充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才能使學生健康活潑全面的發展。
一、注意挖掘思想教育因素
大綱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如:教學4的認識時,利用教材插圖問:坐公共汽車時,誰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幾?為什么?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永遠發揚。坐公共汽車或買東西時人多要排隊,這樣做有禮貌。這樣既讓學生初步了解了序數的意義,又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再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可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偉大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精確刊七位小數,比外國數學家早一干多年的成就,增強學生的自豪感。但是應注意的是我們的數學課不能像思想品德課那樣去上,否則就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了;思想教育因素應該是在挖掘之后進行有機的滲透。
數學教材中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因素需要教師深入挖掘,并適時地進行滲透,它利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正確地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以至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如:應用題教學,從簡單的應用題到兩三步應用題甚至發展到比較簡單的四步應用題等。在教學中,教師抓住應用題構成的條件和演變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牢固地掌握,溝通應用題問本質聯系,從而滲透“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觀點,而其發展和變化的結果必須有一定的原因和過程。這樣使學生逐步學會用發展的眼光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科學思考方法。
二、利用教材中數學能力發展的因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及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某些學生在日常與同學們接觸時,他們的言談舉止并不遜色.課本上的一些基本題也能按時做出。但是你若讓他單獨做一道題(哪怕是一道基本題)或做一件需要動一動腦筋的事就束手無策了,尤其是老師、家長或不熟悉的人在他的眼前時。但當你離開他時,他又很快地做了出來。還有一些學生遇到難題就繞過去了,從來不敢碰那些“攔路虎”,這種現象的產生,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心理素質差,他承受不了動腦筋的負擔.更不能在眾人面前“急中生智”。義務教材的編寫注意了學生的層次性,承認學生數學素質發展水平的差異。所以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的試題和基本題。并有相當一部分綜合性的題目(帶有※號的)。我們的教學除所有受教育者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外,還應該注意到相當一部分學生有更高的數學素質發展。這里
充分利用教材中數學能力發展的因素,則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很好的渠道。如經常利用※號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他們的意志。老師可用鼓勵性語言,喚起學生勇于攻破難題的信心。數學上有報多難題,古今中外有許多數學家,他們刻苦鉆研,孜孜不倦,如我國古代教學家祖沖之、楊輝,當代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外國數學家高斯等,他們的發現創造被應用到科學技術和生產生活中,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老師相信你們中間也有未來的數學家,也能攻破許多數學難題,為人類做出貢獻。這些※號題是難不住你們的,只要善于鉆研,一定能夠用你們的聰明才智把它解決了。這樣,學生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思考、討論。他們做出來了就要及時地表揚.喚起他們更大的熱情:實在做不出來,教師也不要簡單地告訴他們怎樣列式計算。而是要告訴他們思考的方法.指點迷津。讓他們自己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克眼困難的精神,并能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情。這樣臨危不懼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同時提高了學生數學素質,
三、抓住教材的思維因素,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人類智慧的體操。數學教材是數學知識信息的載體,教學實踐使人們認識到: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而能力又是獲取知識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通過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定律、公式和應用題(這些都是思維的因素)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正確地使用慨念、恰當地進行判斷,合乎邏輯地進行推理,把科學的思考方法化為學生思維的工具,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能駕馭全部教材,掌握其內在聯系,做到教今天的,知昨天的.想明天的:更要對每節課的教材進行精心研究,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每節課的教學中去。數學知識本身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我們及時地抓住教材中蘊含的發展思維能力的因素,積極地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教學質數的概念后,就可以判斷那些是質數,又通過大量的練習后.可以歸納出找質數的方法;通過應用題的教學,引導學生概括出應用題中的術語,再抽象出常用的數量關系,繼而根據這個關系指導判斯與此有密切關系的其它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進而列出算式進行解答;教學求平行四邊彤的面識時,就可以利用轉化的思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等于它的底,寬等于它的高的長方形,進而將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演變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等等。
課堂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學生獲取知識時技能和思考方法.要用最有效的刺激學習手段.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這也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思想的體現:所以應讓學生通過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將操作、觀察、思維和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體。這將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有效的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