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聰
【摘要】 簡要分析高鐵CDMA網絡覆蓋特性,介紹高鐵CDMA網絡建設總體原則,提出高鐵CDMA網絡建設思路,對幾類典型場景站點布局策略、組網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速鐵路 CDMA 覆蓋
一、引言
截止2013年年底,中國高鐵營運里程達1.1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根據國家調整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15年,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9萬公里。高速鐵路的建設營運,帶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我國D字頭動車時速為250km/h,G字頭高鐵列車時速為300km/h。列車高速運行,對高鐵沿線整體網絡覆蓋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本文擬通過分析高鐵CDMA網絡覆蓋特性、網絡建設總體原則,提出高鐵CDMA網絡建設思路和站點布局策略、組網方式。
二、高鐵CDMA網絡覆蓋特性
高鐵環境與傳統網絡覆蓋環境相比,由于列車運動速度快且列車車體損耗大,將導致以下問題。(1)多普勒頻移:高鐵列車高速運行將產生多普勒效應,使得無線信號中心頻率發生偏移,惡化無線信道環境,對用戶接入、切換的時間要求更加嚴格,造成接入困難、切換成功率下降等問題。CDMA基站采用相干解調的檢測方式,接收端的本地解調載波必須與接收信號的載波同頻同相,載波頻率的抖動對接收機的解調性能會產生影響。(2)穿透損耗大:高鐵列車采用密封箱體設計,車體對無線信號的穿透損耗較高,常用車型中,CRH1車體垂直穿透損耗最大,達到24dB。
三、高鐵CDMA網絡建設原則
CDMA網絡具有軟切換、Rake接收和良好的多普勒抵抗等先進的關鍵性技術,對于高鐵覆蓋總體原則是在大網覆蓋的技術上,采用多種方式完善高鐵沿線的CDMA網絡覆蓋,具體建設原則如下。(1)多種方式完善:依據CDMA技術特點,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地貌和業務發展需求,靈活采用大網宏基站覆蓋、BBU+RRU專項覆蓋。(2)建設優化結合:除新建基站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調整無線工程參數和網絡參數,優化高鐵沿線覆蓋。
四、高鐵CDMA網絡建設思路
針對高鐵列車在不同小區間的頻繁切換、車體損耗增大、多普勒效應等原因引起的問題,目前高鐵覆蓋主要有兩種方式。
(1)利用現有大網基站兼顧覆蓋為主,對現網基站進行調整優化,對覆蓋盲區、弱覆蓋區等區域采用多種方式新建基站補充覆蓋,以最少的基站主力覆蓋鐵路,盡量減少切換次數,以此解決切換不及時造成的掉話、語音質量差等問題。采用現有大網覆蓋可使現網優化與大網融為一體,減少與外網鄰區關系,保留與大網主要相鄰關系;投資小,復雜度低,見效快。但是沿線原有基站并非為高鐵覆蓋考慮,兼顧覆蓋效果和優化手段、效果均受限制。(2)在高速鐵路沿線新建同頻點或異頻點專網覆蓋基站,獨立規劃和設計專網。通過鄰區關系設置,使高鐵覆蓋小區在邏輯上獨立于大網,形成虛擬專網。高鐵上的移動終端只在虛擬專網小區間發生小區切換和重選,從而有效控制并減少小區切換和重選次數。采用專網覆蓋方案,專網信號只覆蓋鐵路,要求對信號有很好的控制,不吸收大網業務;高低速兩網分離,網間關聯小,對現網原有覆蓋影響小;也可獨立執行各項檢測、優化及未來升級。但是專網覆蓋需單獨占用至少1個頻點,占用了有限的頻率資源,增加了專網基站與沿線大網基站之間的硬切換;專網覆蓋強調線性覆蓋,設計較復雜,建網投資成本大。
五、高鐵CDMA建站布局組網策略
分別對高鐵沿線的室外、隧道內、車站及站臺等幾種典型覆蓋場景的組網方式進行探討。(1)沿線室外近距已有基站的:基站與鐵路間距較近,利用原站資源,將天線調整為窄波瓣高增益天線,天線波束方向沿鐵路方向。(2)沿線室外近距缺少基站的:可利用原站資源,使用多個RRU光纖拉遠共小區的方式,安裝在靠近鐵路沿線較近的區域,使用窄波瓣高增益天線前后對打覆蓋,在規劃時,盡量擴大小區覆蓋范圍,減少小區數目,從而減少小區重選次數和切換次數。(3)隧道內:可采取RRU+泄露電纜的方式,同時在隧道出入口加裝板狀天線,地面上有相應宏站信號朝隧道內覆蓋。從而增加隧道出入口的切換帶長度。對于較長的隧道,規劃時需分割成幾段分別采用RRU來覆蓋。(4)車站和站臺上:應采用室內分布式系統、WiFi、室外宏站進行綜合覆蓋,協調發展室內外C網建設,并實施C+W統一認證,將3G用戶的數據業務分流到WLAN網絡上,從而降低EVDO的處理壓力并提供客戶更為高速穩定的使用體驗。
六、結束語
我國高鐵飛速發展,高鐵CDMA信號覆蓋質量尤為關鍵,直接影響到旅客乘車時語音、數據業務的使用,通過對不同場景有針對性的采用覆蓋組網策略,能夠幫助運營商打造出優質的高鐵CDMA覆蓋網絡。
參考文獻
[1]陸曉東.高速鐵路CDMA無線網絡覆蓋研究[J].移動通信,2010(12):65-67
[2]應偉光,宣建濤.CDMA高鐵覆蓋規劃優化淺析[J].郵電設計技術,2010(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