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大闊
【摘要】 煤礦屬于高危行業,容易受到瓦斯、水和火等災害影響,煤礦安全生產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文在分析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深化重大災害治理、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和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等方案來解決井下安全生產問題。
【關鍵詞】 煤礦 安全生產 6S 解決方案
一、前言
我國是煤炭生產和消耗大國,建國以來煤炭在國家能源結構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煤礦行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對煤炭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預計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大約占50%左右。煤礦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事故總數多、事故損失嚴重、職業病危害大及產業機構不合理等。
二、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目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整體形勢良好,安全生產事故總量和百萬噸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事故總量仍然偏多,影響安全生產的事故隱患沒有得到徹底治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煤礦井下安全生產過程中災害嚴重,瓦斯事故多,危害嚴重。我國是世界上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最頻繁的國家,百萬噸死亡率是美國煤礦事故的100多倍,是印度的8倍。安全生產基礎設施薄弱,保證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不足,甚至不能保證井下安全生產的最基本條件。早期建設的礦井生產系統不能滿足開采深度的增加和采掘范圍的擴展的新要求,導致危機安全生產的隱患增多。安全生產意識淡薄,某些礦區領導對于安全生產僅停留在會議階段,國家政策和規定不能有效執行,井下工人成分復雜,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職業病危害嚴重,煤礦安全生產過程的粉塵、有害氣體、噪聲和震動等都將對井下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開采主體多元化,尤其是鄉鎮私有礦井安全生產問題嚴重。
三、煤礦安全生產問題解決方案
結合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增強煤礦行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改善礦井落后的生產體系,從源頭上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具體包含以下幾方面:
3.1 強化煤礦安全生產基礎工作
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力度,完善煤礦從業人員考核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增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大力治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建立隱患排查和預防控制體系。推進煤礦井下機械化、智能化建設,并鼓勵采取綜采綜掘技術。增強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建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機制。組織定期體檢和檢測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加大粉塵、有毒氣體的治理力度。加強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監督法規的執行情況。建立有效的應急處置機制,完善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完善搶險救援工作體系。
3.2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煤礦行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制約其健康發展的重要矛盾,也是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現狀的主要原因。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合理提高煤礦準入條件,加速煤炭行業結構調整力度,依法淘汰一些基礎條件差、產業布局不合理安全生產沒有保證的小礦,堅決關閉一批資源枯竭、扭虧無望、產品質量低劣的礦井,提高煤炭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從源頭上排除危機安全生產的事故隱患。
3.3 深化煤礦重大災害治理
結合我國煤礦井下條件完善瓦斯防治能力的評估標準,增加必備的性能指標,強化評估結果的執行狀況,同時加強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的建設。嚴禁非阻燃電纜和皮帶入井,對于發生過沖擊地壓的礦井要降低開采強度。簡化煤礦安全生產系統,優化生產結構布局,減少井下工作面和掘進頭個數。
3.4 借鑒國外先進的檢驗經驗
開展并維持“6S運動”,6S是指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ECURITY),徹底暴露設備和從業人員身上的安全隱患,從根本上保證煤礦生產的的安全性。通過“TPM運動”,采取宣傳教育、事前保障、培養人才、自主保障、品質保證和安全衛生等方式,達到提高人的素質和保證設備本質安全性能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整體形勢逐年好轉,但事故總量和百萬噸死亡率仍然偏高,煤炭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把人員安全放在首位,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排除威脅安全生產的事故隱患,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養,確保煤礦井下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國家煤礦安監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工作的通知.〔2012〕130號
[2] 林柏泉,常建華,翟成.我國煤礦安全現狀及應當采取的對策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5):42—46
[3] 李石新,王克喜,王記志.中國煤炭企業績效管理滯后對安全生產的影響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