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這幾十年迅速崛起,但有的方面并未與國家發展同步,反而越來越“廉價”,這使得整個社會變得“粗放”,人的心靈也變得“粗放”。看看這5個當下中國存在的現實,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隱患。
“廉價”的優越感 和發達國家的藍領不同,中國的藍領無法依靠一份工資過上體面的生活。可在中國又有太多其他渠道獲得巨額財富。分配不均和不公使得貧富差距拉大,貧富差距過大的中國是很容易給部分人帶來優越感的,比如只有你滿身名牌、只要你留過洋……優越感被明碼標價,但沒有一點含金量,從這個角度講,買來的優越感依然很“廉價”。
“廉價”的知識 許多人抱怨書價太貴,可是和國外以及港臺相比,中國大陸的書實在便宜得離譜。這也折射出知識在中國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同樣地,傳道授業的老師工資也一直偏低,直到這幾年才有所改善。書賣不上價,是好事么?對于愛書的人來說,當然是。可對這個國家又意味著什么呢?
“廉價”的勞動力 現階段中國的種種生活便利,與廉價的人工是分不開的,比如理發、小餐館、快遞、出租車,乃至淘寶上的各種便宜貨。從宏觀上講,廉價勞動力還為中國創造了巨量的外匯。
但是,這也是讓中國一般百姓糾結的一件事,因為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血汗很不值錢。
“廉價”的學歷 自1999年以來,大學不斷擴招,使得大學早就不是什么精英教育,學歷迅速貶值。一個招牌掉下來砸死好幾個本科生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砸死好幾個研究生。學歷貶值,閱歷不足,是現在許多畢業生找工作時最頭疼的問題,這也是很多畢業生不能要到一份合理薪水的原因之一。
“廉價”的信仰 在中國,信仰行為可以是很昂貴的,比如一炷幾十萬的天價香,且不論買者為何種信仰而掏錢包。可是,從另一方面看,信仰也很“廉價”。別說宗教,一些普世的道德價值都抵不過對利益的追求。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毒奶粉”、“撞傷不如撞死”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