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宇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多,固有的土地資源如何合理配置成為政府和人們關心的問題。在過去,很多城市在進行土地資源配置時隨意劃撥,使得很多城市出現了閑置土地,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損失。市場機構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杠桿,利用市場機制節約集約土地資源,推進土地資源的市場化,是土地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土地資源;市場化;原則;措施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對于土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充分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使得土地開發有據可依,開發的土地能夠合理利用,不出現土地閑置的現象。建立健全、規范土地開發政策,公平、公正的開發土地,有助于推進工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的進步,達到可持續發展目的。
1 推進我國土地資源的市場化的基本原則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使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與有效利用,采取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原則。穩步開展工業用地招標、拍賣等政策,完善工業用地使用制度,對于合法的,符合要求的用地依法批準,有償使用。對于集體用地、農村用地、城鎮用地都要合理規劃,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合理利用市場經濟杠桿,降低閑置土地數量,有效利用土地。
2 推進土地資源市場化的措施
2.1 工業用地市場化
對于工業用地,逐步實行拍賣、租賃制度,使國有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有償使用。
2.1.1 加強宣傳,轉變觀念,加強土地國情、政策的宣傳,使人們認識到工業企業有償使用土地才會更好更快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工業企業經濟的提升,工業用地市場化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2.1.2 加強領導,形成合力,黨政領導要重視工業用地市場化,將其做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強各部門間的協作,使該工作提到日程,并且要堅持不懈的,作為長遠工作來抓,做到整體推進工作,加快實現目標。
2.1.3 規劃引導,整合資源,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最大化的利用土地。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一是引導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建廠,使土地資源集中使用,防止結構不合理的情況發生;二是盡量使土地利用最大化,將廠房向高空發展;三是積極引導農民向城鎮集中,集中利用土地,節約土地資源的同時,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
2.1.4 政策倡導,制度規范,有效推動工業土地市場化改革,使得工業用地市場化程度加快。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對于土地的使用進行規范管理,規范集約政策,規定工業用土地創造價值的最低標準,低于標準要求的不予批地建設,且為了使土地使用最大化,廠房的建設要符合標準要求,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資源;二是鼓勵集約,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各工業企業單位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使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獎勵措施,鼓勵集約;三是以市場經濟特性來強化集約,堅持公開、公平利用土地原則,進行公開招標、拍賣等,使土地的使用透明化,防止暗箱操作行為。
2.1.5 加強土地審批過程的監督,是推進工業用地市場化改革的有力保證。一定要嚴格進行建設用地的土地審批程序,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執行。土地的審批部門領導要高度重視,安排專職人員進行土地審批過程中的監督,避免有不符合審批條件的土地被審批通過,保證國家的土地資源不被浪費。
2.2 加強集體建設用地市場化流轉
按照“符合規劃、權屬清晰、界址清楚、依法批準、有償使用”的原則,開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穩步推進集體建設用地規范有序流轉,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和城鄉統籌發展。這些年來,國家對土地問題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經過多年的試點執行,獲得了優秀的成果。國有土地是國家的資源,任何部門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強占國家土地,一些違反土地審批程序強占國家土地的行為,都要予以堅決的打擊。現在,雖然國家在土地的使用上制定了專門的制度,但在一些地方還是沒有執行下去,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執行。這一點,在農村表現的最為突出,很多的農村基層領導和土地使用者,一方面是法律淡薄,一方面是上層機構不能及時進行監督。致使土地的使用變得十分的不規范,完全是違規用地。我國是土地大國,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土地使用面積非常有限,如果不能按照制度去執行土地審批,就會造成國有土地的浪費,導致有的人沒有土地,加大了貧富差距,不利于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發展。國有建設用地市場自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以來,以招、拍、掛為主要形式的國有土地出讓制度逐步形成,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而集體建設用地由于流轉受限,缺失了權利內容,集體經濟組織難以實現其土地應有的經濟價值,而只能通過一些非規范方式讓土地變相流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更加強烈,對土地管理的要求也將進一步提高,特別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隱性流轉已經暴露出了諸多問題的情況下,建立統一的土地市場,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壁壘,保障農村主體權利價值,消除在資源利用與轉化方面的城鄉差別,有助于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國家或區域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3 完善土地儲備制度
3.1 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引入市場機制,多儲備閑置土地、低效土地,用于工業企業使用,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儲備制度的建立,是現代土地管理模式中一項創新舉措,對于規范土地市場,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是政府部門需要管理的重要任務,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嚴格土地管理流程,促進土地制度的發展。
3.2 結合我國實際,進一步完善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第一,在城市發展中,健全土地儲備的法律法規。土地儲備涉及到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多個方面,為使土地收購儲備和土地交易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應加快相關配套法規的起草制定工作,對土地收購、儲備出讓及建筑開發活動的各個環節加以規范,限制。第二,《管理辦法》出臺后,地方已有的土地儲備管理辦法必須根據《管理辦法》進行相應的修改和補充完善,進一步細化和明確有關文件內容.規范土地儲備政策的執行方法。第三,政府機構要嚴格監督執法,分解處罰,推進土地儲備制度的規范運行。
3.3 做好國有土地的儲備工作,有利于國家在土地上進行宏觀調控。眾所周知,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密度不一樣,土地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如果相關部門不能對土地進行儲備,就會導致在有的地方土地少時,國家不能夠及時進行調控。使真正需要土地的沒有地用,造成了土地的浪費。同時還要調控土地供求關系,抑制地價過度上漲,平衡土地市場供需矛盾。土地儲備量確要根據土地市場供求關系來確定,同時要考慮社會、經濟、政策等宏觀環境,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城市土地儲備量:a.商品住宅用地的潛在市場需求;b.商業服務業用地的有效需求;c.工業用地的有效需求;d.社會公共設施用地的潛在需求。
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人們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保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降低土地閑置情況,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改善我國的工業企業環境,對我國工業企業建設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