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在上世紀90年代實施軍事改革,提出了所謂“全面核戰爭”計劃。所謂“全面核戰爭”是否涉及明確的作戰部署?它設想的戰爭模式如何?韓國《新東亞》雜志整合了來自該國軍方、情報機構及民間智庫的信息,試圖摸清朝軍現行作戰構想的脈絡。
核常并舉強調速戰速決
1998年,時任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正式提出建設“強盛大國”,堅持“先軍路線”的他著手對軍隊結構進行改革,指示人民軍不斷增強WMD(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遠程火炮、特種兵等“非對稱戰力”,并將傳統戰力靠前部署。隨著朝鮮將“非對稱戰力”與傳統戰力結合,“全面核戰爭”的提法初露端倪。按照韓媒的說法,這一軍事構想的核心是:爭取于美軍增援韓國3~5日前結束戰爭。去年3月31日,在朝鮮勞動黨中央會議上,金正恩提出了“核與經濟并進”的政策路線,也被解讀為朝鮮堅持“全面核戰爭”計劃的證據。
朝鮮的核開發無疑為“全面核戰爭”提供了重要支撐。不過,與字面意思有別,平壤的戰時規劃并未冷落傳統軍事力量。實際上,相比武器裝備的更新,朝鮮此次軍事改革的重點是將原本的“3階段攻擊作戰戰略”(在前沿地區集中部署4個前沿軍團,作為向南方攻擊的第一梯隊,坦克軍團和機械化軍團為第二梯隊,另一部分機械化軍團和炮兵為第三梯隊。)轉變為“速度戰戰略”。
韓方擬制“戰敗”劇本
《新東亞》雜志從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處獲得的一份假想戰爭腳本,虛構了韓國在半島戰爭中落敗的過程,部分印證了朝軍的“全面核戰爭”計劃并非天方夜譚:
D-1日(編注:戰爭爆發當天為D日),在西?!氨狈较藿缇€”(NLL)附近地區,朝鮮潛艇突然展開軍演,朝軍遠程炮兵部隊、第820裝甲師和第9機械化師在前沿地區頻繁活動。韓國軍隊下達“Defcon-3號”防御命令。
D日,朝軍遠程炮兵趁夜發起炮擊,并以彈道導彈攻擊韓軍主要指揮部和??哲娀?。人民軍第4軍團大舉南下,登陸部隊先遣隊乘坐半潛艇,夜襲駐扎在金浦的韓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遭到猛烈阻擊后,朝鮮將臨津江上游和金剛山水域的大壩開閘,以洪水將韓國軍隊分割。朝第5軍團的步兵和機械化部隊則集中攻擊臨津江北部的朔寧-三關地區。
D+18小時,韓國陸軍被全面牽制在一線防御陣地之際,朝軍第5、1軍團的輕步兵師通過地道越過軍事分界線,沿大城山、白云山和云岳山迅速南下。D+1日,朝軍又出動氣墊船、半潛艇、潛艇和輕型運輸機,累計投放數千名特種兵,韓方的仁川、平澤港和烏山空軍基地遭破壞。D+2日,朝軍占領東豆川,直逼首爾城下。
D+3日,朝鮮宣稱“在蔚珍核電站和釜山前方有攜帶核彈的潛艇,如韓國不放棄抵抗,將立刻陷入火?!?,要求進行停戰談判。此時,緊急準備增援的美軍開始向韓國集結,旋即遭到朝軍中程彈道導彈襲擊,駐日美軍基地受損。至此,半島局勢的主動權落入朝鮮之手。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