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10日。汪精衛死在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學院。南京偽政權決定,把汪精衛的尸體運回國內,隆重安葬。
1944年11月23日,按照汪精衛的遺愿,汪偽政府把汪的墓地建在中山陵墓左側的梅花山上,表示汪生前是孫中山的助手,死后也要追隨左右。他墳墓的圖案也是仿中山陵設計的,施工要求極其嚴格,其造價驚人,達到了5000萬偽幣。不過,墳墓的核心工程剛完工,日本就宣布投降了,墳墓的后期施工也就停下來了。
日本投降后,蔣介石決定把汪精衛的墳墓處理掉。其實,在抗戰剛剛勝利的背景下,可以堂而皇之地做這件事。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蔣介石沒有以懲治漢奸之名,大張旗鼓地公開鏟墳,而是采取了秘密爆破的方式。
經過有關各方周密細致的準備后,爆破工作于1946年1月21日晚正式開始。考慮到墳墓異常艱固,經過工兵周密測算,認為需要150公斤左右的TNT烈性炸藥才可能將其炸開。爆破作業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炸開墳墓的外層鋼筋混凝土鋼筋部分;第二步,炸開盛棺的內窖。在執行爆破時,利用其他音響作掩護,以防巨大的炸藥聲泄密。
炸開內窖后,幾位工兵慢慢揭開棺蓋,見尸體上覆蓋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子,尸身穿的是汪偽政府文官禮服,系藏青色長袍馬褂,頭戴禮帽,腰佩大綬。出乎大家的意料的是,原以為這位頭號漢奸一定會隨葬不少珍品,不料里面空空如也。除了在汪精衛的馬褂口袋里發現一張白紙條外,沒有任何其他隨葬物。白紙條很小,大約3寸長的樣子。上面有陳璧君用毛筆寫的“魂兮歸來”四個字,大概是為汪精衛招魂吧。
檢查完畢后,陸軍總部工兵指揮官馬崇六等將裝有汪精衛尸體的棺木送到了清涼山火化,并命令火葬場工人用鼓風機向爐膛送風,汪精衛的骨灰隨即被揚散無蹤。而梅花山墓地也由工兵部隊連夜平整完畢。至此,汪精衛的墳墓、尸體徹底從人間“蒸發”了。摘自《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