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光
摘 要:新的時代向美術教師提出新的要求,美術教師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將行動導向中的“項目教學”引入美術課堂。以項目為誘餌,小組為單位,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個階段,使學生在合作、自主中掌握美術技能,從而構建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體系。
關鍵詞:行動導向;項目教學;班牌制作
讓職中美術課堂真正的動起來、活起來,就必須突破傳統模式,教師的作用不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而要成為一名向導和顧問;學生不是課堂的聆聽者,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共同完成項目而進行實踐操作,從而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美術專業技能。
如何將美術知識與項目教學完美結合?既完成美術教學又完成項目工作,正當我苦思冥想中,學校恰要舉辦運動會,我的設想油然而生。我校美術教學開設的是書法課程,它主要從筆畫和結構兩方面下工夫,筆畫的主要目的是生產合格的“零件”;結構,主要是解決部首與部首之間的組合關系,從而達到書寫一手漂亮的字。但對職中學生有一定難度,他們的耐心有待加強,學到兩個月就開始乏味,針對學生的現狀我做出創新,以《班牌制作》為例,將項目教學引入中職美術課堂。
一、咨詢階段
教師首要的任務是收集《班牌制作》方面的資料,整理班牌制作環節和設計思路,寫好教師教案、學生學案和學案下發,包括任務單、參考資料等。在課前教師要檢查或派代表匯報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教材、學案、圖書館、網絡收集更廣泛的資料,讓學生明白班牌制作的重要性并引起高度重視。
二、計劃階段
在課中教師根據每位成員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合理搭配,有計劃地分好組。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提出設計要求:板式布局合理、字體大小得當。再下達任務書展開初步探究。
三、決策階段
教師根據學生探究的可行性與操作性做出合理決定。在決策前,學生無論是運用楷書,還是行書;無論是運用墨水,還是顏料,教師都要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要拘束他們的思維,大膽設計,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鍛煉。教師再用張貼板法展示自己設計的班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介紹班牌制作的字體,通過師生互動歸納字體特征:橫平豎直字見方、大小粗細一個樣、上緊下松要記牢、筆畫穿插又避讓、字隙均勻要講究、整齊美觀又大方。
四、實施階段
這是班牌制作的核心階段,該階段主要分兩節課完成,第一節課是班牌制作練習,學生根據決策階段中的板式、班牌尺寸、字體大小折疊紙張,再進行書寫,教師要求字體大小和筆畫粗細一致。對于優秀的學生進行張貼表揚,對完成不好的學生絕不放過,嚴格把好教學質量關。第二節課是班牌制作的完成階段,經過驗收才能進行正規班牌謄寫。
五、檢查階段
教師一定要認真觀察學生謄寫的情況,對每幅作品的版式、字體大小、間距嚴格檢查。做好的作品表揚并張貼到班牌上,為下階段的評價做準備。
六、評價階段
通過學生自評、組評、師評三個階段從而進行學習與效果的反饋。特別是學生自評,如何讓學生科學地評價自己,讓知識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完美結合,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評價中我主要設計以下幾點:班牌書寫數量、計劃程度合理、握筆方法得當、班牌布局合理、字體大小合理、筆畫粗細一致、間架結構合理、字體間距合理、完成時間合理、小組合作等作出總成績。特意設計學生在課后值得改進的地方,讓學生有一個回味,養成良好的反饋意識。
本次班牌制作,使原有的課堂不再乏味,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他們學習美術的愛好與興趣,最大限度上鍛煉了學生做事的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他們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效率地完成,而不是我不知道做、做不好垂頭喪氣的姿態,他們能自信飽滿地熱情去面對,查找書籍或網絡尋找最佳的方法,集體決策,分工明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務,極大地提高了做事的速度,又贏得了質量。經過三節課程的學習,有幾位學生連飯都顧不上吃,墨水粘到衣服上也渾然不知,自覺自愿地利用課余時間加班加點,非要把班牌書寫好。同時,也讓作為美術教師的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打破以往老師講為主、學生練為輔的形式,去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激發他們內在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德恩.職業學習理論初探[J].理論學習,2005(3).
[2]楊長虎.項目教學法[J].職業技術教育,2003.
[3]武海華.論職校教師在項目教學法中的角色[J].大學時代,2006.
[4]張黨省.職業教育項目課程實施研究[M].職教通訊,2003.
[5]周宏.成功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