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飛
摘 要:中職動漫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主要是為了適應我國動漫市場的發展,為市場輸送優秀的動漫人才。中職動漫專業學生要適應動漫市場的發展需求,就必須具備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中職學校要立足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中使用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中職動漫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策略
創造性思維對于中職學校動漫專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中職學校要著力培養動漫專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能夠適應動漫市場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本文總結了創造性思維在中職動漫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培養策略。
一、創造性思維在中職動漫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我國,動漫是一個新興產業,需要的是創意性和突破性。在動漫行業中,從業者要能夠提出獨創性的、突破性的想法,用新穎的觀點來打破常規,這就需要動漫從業者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否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對于動漫從業者來說非常重要。
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職學生與一般高中生相比在創造性思維方面并不具有較大的優勢。當前的很多中職學校對動漫專業學生的培養只專注于基本技法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動漫專業學生不能適應動漫行業的要求。隨著高中的普及,中職學校的生源較差,絕大部分中職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比較差,這也對學生思維嚴密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在動漫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
中職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往往較差,大多數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化內涵,這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非常不利。如果中職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僅僅關注培養學生的動漫繪制能力,而忽略了學生文化內涵的提高,則中職動漫專業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就難以獲得提高。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創造性思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難以創造出真正有內涵的、能夠打動人心的動漫作品,其動漫作品都不能具備一定的教育意義,這樣的動漫作品顯然不能適應動漫市場的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并在動漫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動漫作品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思考,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中職動漫教學要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出來,激發學生對于動漫課程的興趣,靈活地使用教學方法。只有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人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夠被激發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討論,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為了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采取問題教學模式,例如在角色設計課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動畫角色的面部表情,此時教師就可以先提出問題:“如何通過面部表情表現人物喜悅、悲傷、渴望、愛慕的心理活動?”在進行講授之前,教師要先讓學生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來談一談自己的見解,再為學生展示大量的不同風格的經典動畫造型,讓學生對比其中的面部表情,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中充滿表現的欲望,希望能夠展現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視角,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3.靈活的評價方式
創造性思維的大敵就是僵化的評價方式,中職動漫教學要破除以分數為主的僵化的評價方式,采取靈活的評價方式來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不要過分關注成績。《角色設計》中涉及動畫角色的道具設計和衍生產品的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關注思維的開發與設計研究,在考核的過程中也要與學生的實際設計水平相結合。考核時要著重關注學生在設計中體現出來的創造性思維,給創造性地設計作品予以鼓勵。要讓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設計創意充滿自信,例如,當要求學生利用線性來進行設計時,無論學生使用直線、曲線還是結構線,只要是學生的設計作品能夠展現自己的設計風格,凸顯無敵的形體結構,教師將對其進行鼓勵,給予積極的評價。
4.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學生要在實踐中才能夠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激發創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親身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想象的空間?!督巧O計》中設計了不少課內實踐的項目,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動畫角色的造型創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具有創意性的動畫作品。學生進行實踐之后,教師還要給學生闡釋自己創意的機會,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對設計問題進行處理的,如何將自己的創意思維融匯到作品中的,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獲得啟迪。
動漫行業對于從業者的創造性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為了使中職動漫畢業生能夠適應行業的發展需求,中職動漫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動漫技巧,更能夠將自己的創意發揮出來,推動我國動漫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唐春紅.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中關于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探討[J].文教資料,2011(2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