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的任務決定了語文教學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依然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全體中職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構建新型教學觀,注重活力課堂的打造。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活力課堂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服務。語文課程的任務決定了語文教學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而語文課堂教學依然是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中職”)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式,課堂依然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依然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憑著一張嘴、一支粉筆“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依然比較普遍,教學模式依然比較單一,課堂教學方式依然陳舊,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情緒比較嚴重,課堂缺乏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普遍存在:老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地聽;老師“一言堂”“滿堂灌”,學生不想學,厭學。在課堂上學生呆板、不自信、不開口、不動腦、不動手。
而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追求的理想的教學狀態應該是“在乎(在乎學生不歧視)、在心(用心教學不馬虎)、在狀態(保持最佳的教學狀態)”,學生的學習狀態應該是“想學、會學和學好”,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應該是“動起來、活起來、笑起來”。
語文課堂拿什么來吸引我們的學生?怎樣讓他們在課堂上感到輕松、找到快樂?怎樣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呢?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構建新型教學觀。
一、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目標
1.活力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生命的發展是多元的,因此,活力課堂的目標應該是多維度的。在課堂上既要關注學生所需的知識技能,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感悟和體驗、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2.活力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全班學生中,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都有收獲,才是有效率的課堂。如果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果,那么這節課就不能算是高效率的課。因此,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差異,要適時分層教學。
3.活力課堂是建構智能的課堂,建構怎樣的智能、達到怎樣的目標,這要從對內部和外部條件的研究來決定。內部條件主要指學生的知識素養、能力狀況、興趣愛好、意志等;外部條件主要指課程標準、學科教學要求等。要在對他們的研究中找到難易適度的、明確而具體的、可測量的目標。
二、靈活選擇課堂教學策略
1.現代教育提出了教學的互動性,也提及課堂的生成性,活力課堂更是從生命的高度來認識“互動生成”的理念,并把它提到一切教學策略的核心地位來認識,并以此來整合其它教學手段。
2.營造互動、民主、平等的氛圍,解放學生的心靈,形成彼此間真正的充滿情感的交流,這是一節好課的基礎。
3.活力課堂著眼于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一切都視作鮮活的教育資源,并不失時機地在互動中隨機生成,這需要教師運用智慧和教學藝術,及時作出控制或調整。因此,課堂預設是重要的,但“生成性”更重要。
4.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動,教師盡可能地發揮組織、點撥、鼓勵的作用,使學生充滿熱情,積極進取,有主動參與的廣度與深度。
三、努力追求課堂教學效果
1.上課的實效表現為師生始終處于圍繞問題的互動中,學生快樂地、努力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不斷思考,不斷感受到挑戰,最終解決認知沖突,使知識內化、活化,并在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發展能力,把握了規律,還形成了學習策略;教師感受變化、過渡,與舊有的東西發生碰撞,進行反思。這樣,師生都有解決問題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悅。
2.時間利用率高,不是要求進度快。完成教學任務,不一定是指課前預設的任務,主要是指動態過程中所應該或者說可以完成的任務。
3.采取不同方法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緊張而愉快地投入學習,發揮評價激勵性、診斷性和導向性的功能,這也是個性化學習的要求。
4.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的提高,也是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事實上,上課培養了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這比掌握多少知識更為重要。
總之,一節有活力的課,關鍵是對“生命課堂”和“互動生成”的理解、內化,只要你的教學目標實現了多維目標,只要你的教學內容實現了情感上、認知上的互動生成,只要你的教學評價實現了多元評價,你的課堂就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就會充滿活力。
中職語文活力課堂的構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目標與環節簡約。目標一般不超過3個;環節不宜過多;課堂結構多用歸納。杜絕游離文本和目標隨意拓展。
2.熟讀文本。新授前,編制“導學案”引導預習;預習中,指導、督促學生至少將文本朗讀兩遍,并做好勾畫圈注;新授中,教師至少范讀一次,并相機組織學生朗讀。
3.準確定位。新授教學,必須體現從“整體感知”到“局部探究”的教學思路。精彩或關鍵性詞語、語段,通過朗讀、替換、比較等多種方式引導自主品味、理解。
4.限時講授。教師嚴格控制課堂講授,力求少講、精講,杜絕“告訴式”講授,杜絕長時間講授。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講授,注重講授的針對性、啟發性。教師講授時間每堂課一般不超過25分鐘,教師連續講授時間不超過5分鐘。
5.有效提問。課前,根據教學重、難點,預設兩至三個層遞性問題。課上,鼓勵、引導、組織學生質疑辯難;通過追問、討論,糾偏匡謬。精心設計主問題;提問后有3~7秒延時等待,盡量不用齊答,用完整語段回答;至少提問2名學困生。通過追問,引導傾聽同伴發言,展開相互點評。
6.合作學習。科學建立班級學習小組,營造氛圍,提供平臺。制訂契合語文學科的學習小組評價方案,鼓勵生生合作。教師要提高指導合作學習的能力,精心設計合作學習內容,及時化解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提高合作學習的針對性、有效性。座位設置,因班級而異,要更多地關注小組合作的內在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表達”習慣,發揮跨組合作、師生合作的學習優勢。
7.踴躍展示。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在課堂上規范、大聲、完整、清晰地表達,主動、積極地展示,充分利用實物展示平臺、電子白板等途徑,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營造寬松、包容的教學氛圍,鼓勵質疑,真誠對話,深化、活化學習內容的掌握。
總之,課堂教學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服從、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的“學”營造氛圍、提供空間、搭建平臺、適時指導,為學生的“學”提質增值,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智力結構與多元智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
[2]林偉民,侯建成.活力課堂: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教學藝術.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0-1.
[3]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8.
[4]陸衛萍,鐘敏.課堂教學互動生成的理論探討與實踐.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