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摘 要:獨立學習是獲取知識的基礎,學習共同體是對獨立學習模式的有益補充。在教學中它使學習模式由原來的師生單項交流轉變為各種教學元素多向交流。通過任務教學法,成員之間共同分擔任務、互相鼓勵、互相合作,增加共同體成員的集體歸屬感,激發成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對共同體學習案例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模式在使學生們獲得了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們的歸屬感與凝聚力,也提升了同學們的集體效能感。
關鍵詞:大學英語 學習共同體 創造性思維 合作 影響
1. 大學英語教學與創造性學習共同體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對當代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迎來了一次新的機遇和挑戰。更新傳統的教學思想,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逐步確立適合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學英語課是公共基礎課的一部分,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強調的是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方式,統一的教學評價,而忽視了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的個體不同的需求和不同學生英語語言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個性差異,因而未能培養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方面所應有的個性學習方法和英語語言應用方面的創造力。學生們關注四、六級考試比較多,有一部分學生甚至覺得大學英語學習的目的就是通過四、六級考試,學生學習應試思想比較嚴重,學習大學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而是拿到一個證書。教師在授課中關注更多的是語言知識本身,但從長遠來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所學知識的意義更為重要。不可否認,獨立學習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基礎。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還需要其他的學習模式的補充。學習共同體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單向交流的模式,而是各種教學元素多向交流的模式。在學習共同體中,以團隊為主要學習模式,以集體授課、學生個人學習為基礎。通過任務布置,團隊成員根據個人不同的興趣,能力,承擔不同的任務,組員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合作、互相影響,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在共同體模式下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集體歸屬感,強化學生們對學習目的的承諾, 發揮集體合作優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2. 學習共同體的建立
在學習共同體團隊的配置上,要平衡好英語成績好的同學,中等的同學,成績較差同學的搭配,發揮每個同學在團隊中的作用,使同學之間互相影響,共同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控制的團隊人數不能超過8人,以目前大學英語課堂的平均人數48人來劃分,如果每組分6人,每個課堂可以分為8個學習團隊,每個團隊有負責人,并定期更換。在分配人員的過程中要考慮男女同學比例,英語成績,性格特點等因素。
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教師制定學習團隊的任務,這個任務要求包括課前資料信息的整理,比如單元主題的背景知識,課本相關基礎知識的掌握,PPT演示,口頭表述等等。團隊成員完成任務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與討論,利用微信等社交媒體建立群組,把個人的觀點和思路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成員之間可以互相提問,質疑,不斷更新觀點與結論,直到達成相對一致的觀點,完成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每個團隊要對學習任務進行講解與闡述,其他小組進行記錄與評論,互相客觀公平的打分,這樣就引進了競爭機制。競爭激發了各個團體的求真、探索、創造、創新的精神。同時,團隊成員內部也要求每位同學要以包容,客觀,真誠的態度對待彼此,取長補短。
3.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案例研究
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是要求每個學習共同體介紹一種藝術形式,在介紹這種藝術形式的過程中,團體成員要搜集資料,包括閱讀資料,視頻,音頻等資料,最后由一名成員進行口頭闡述。在此選擇兩組成員的合作成果進行分析:
兩組同學選取材料,篩選信息,綜合形成闡述材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團隊合作的創造性。團隊成員分別負責文字處理,音頻、視頻剪輯,查找閱讀材料并篩選難易程度適中的文章展示給全班同學。所有前期準備工作結束后,團隊成員一起來對整理的資料進行精讀,精聽,達到組內成員完全熟悉材料,并在一起討論口頭陳述資料的句式,用詞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成員反復聽讀材料,在語言知識的學習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團隊成員之間互相學習,糾正錯誤,互相鼓勵,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A組同學選取的樂隊West Life是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流行樂隊之一,非常能引起同學們的共鳴。歌曲 You Raise Me Up旋律優美,歌詞易懂并充滿情感。A組同學還把歌詞以完型填空的形式展示給大家,這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兩遍下來,大部分同學就可以哼唱了。B 組同學展示了梵高的多幅向日葵作品,梵高的生平故事,班級同學被藝術家的故事深深吸引。兩組同學展示結束后,其他班級成員進行評論,大家對兩組同學的演示給與了中肯的評價,兩組成員獲得了極大的自信,同時也體會到了集體合作的成就感。同時,在團隊集體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同學們還有一個重要的收獲,就是大家的人文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提升。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發揮了它的作用。
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模式在使學生們獲得了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們的歸屬感與凝聚力,也提升了同學們的集體效能感和自信心,使團隊成員保持積極的情緒和學習動力,同時增強團隊成員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從而提高團隊的學習成績。
4. 結束語
學習共同體的實施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保證課堂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要將合作學習的理念貫穿到大學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要與學生協商學習內容與話題,保持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 英語學習策略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 王黎明.基礎學校建立學習共同體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