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柱
【摘 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其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經常給予表演和鼓勵,促使其大膽創新,勇于突破思維局限。教師需要科學引導學生,為其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其形成創新意識。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生;創造性思維
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世紀的人才要具有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完全依賴于教材,一味傳授知識,要適應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趨勢,更新教育理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其數學知識運用能力。
1.結合實際生活,激發創造性思維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在課堂中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思維具有發散性,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善于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需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和學習特點,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情景性問題指蘊含于教學情景中的問題,其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很強,能夠有效激發其求知欲,促使其積極展開探索,自主分析和思考,引起激烈的交流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教師可以創設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并且將繁瑣、復雜的數學題融入其中,使講解過程變得有趣和輕松,學生們也會積極投入其中,隨著課堂進程而活躍自身思維。比如,在某次授課過程中,我曾提問學生:“孩子們在家過生日時,爸爸媽媽會給買生日蛋糕嗎?”當學生熱情回應后,繼續提問:“同學們有沒有自己嘗試過切蛋糕呢?一個蛋糕如果只切三刀,那么最多可以變成幾塊?”學生們思考片刻后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說3塊,有的說6塊,有的說8塊。教師應當先肯定學生的熱情發言,接著給予一定的討論時間,要求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找到正確答案,接著再提問學生若切4刀最多可以變成幾塊,維持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討論中總結規律,同時發現思維的無限可能性。這種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與探索欲望,將其引入問題情境中,激發其創造性思維。
2.給予學生鼓勵,促使突破思維局限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采用鼓勵教學法,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增強其學習信心,促使其大膽嘗試,發揮創新能力。每個人都具備創造能力,人大腦中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非常強大,只是部分學生的這些能力只是潛在的,并未得到發掘。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采取有效方法喚醒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其開展創造性活動提供條件和增強動力,如今創新性人才才是符合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創新是推動科學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采用鼓勵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尊重,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制定和實行適合的創新性思維培養策略。比如,在某次授課中,教師向學生提問:“將一根繩子對折3次后,每折繩子的長度為50分米,那么繩子的總長度是多少米?”先讓學生大膽猜想,接著分組討論,并且向每組發放一根繩子,每位學生輪流動手演練,具體化原本抽象的問題,學生們通過大膽嘗試,很容易就能解決問題。親自嘗試后,學生們紛紛踴躍發言,說出自己得到的答案。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其經過自主嘗試與創造性方法,勇于探究,不斷進步。在獨立思考中得到個人見解,并且分享給其他學生,集思廣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久而久之,這種鼓勵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培養其思考問題的習慣,增強其創新意識,在創造過程中賦予學生勇氣和信心,與此同時增強學生參與實踐與創新的動力,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
3.點燃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有趣,才會集中注意力,認真投入其中,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與求知欲。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創造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引導其思考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為興趣而展開學習與思考,勇于提出質疑并通過探索自主解解決問題,積極創新,滿足求知欲望,發展創造性思維。比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和實際生活有關的問題:“媽媽在市場買了不到25個蘋果,4個4個地數可以數完,5個5個地數就剩4個,那么媽媽到底買了多少蘋果呢?”或“小明回家做作業時,寫數學作業用了一半的時間,寫語文作業用了剩下時間的一半,最后還有6分鐘閱讀課外書,那么小明完成所有作業的時間是多少?”用這種簡單的生活化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自主思考,產生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帶動創造性思維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確定其主體地位,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其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并且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大膽嘗試、勇于探究,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其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經常給予表演和鼓勵,促使其大膽創新,勇于突破思維局限。教師需要科學引導學生,為其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其形成創新意識。在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同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形成創新意識、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宋曉平.數學課堂學習動力系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陳志華.數學新課程與小學數學教師[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