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甜甜
摘 要:合作交流是學生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要認清起點,給學習一個清晰的開端;聚焦難點,給學生一個突破的機會;把握疑點,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延續。
關鍵詞:數學教學;合作交流;起點;難點;拓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6-0052-01
課堂交流是學生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通過與同學的交流,學生可以發現自己思路中的成功與不足,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展開后續的學習。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課堂交流質量,注重細節的展示,真正發揮交流進行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認清起點,給學習一個清晰的開端
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有效的途徑,在數學學習中,只有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才能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來推動學生的數學探究,而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不能全依靠經驗,適當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凸顯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可以先組織學生交流與圓相關的知識。師:對于圓這個圖形,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知道圓只有一條邊,而且它的邊是曲線。生2:圓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它有無數條對稱軸。生3:我知道圓中有圓心和半徑。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我爸爸教我的。師:那你能指出圓心和半徑嗎?生3:用圓規畫的圓中間有一個小點,這就是圓的圓心,半徑就是從這個點向圓邊上畫一條線段?師:是這樣嗎?那么大家想一想在一個圓中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呢?生4:可以畫無數條。師: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很多與圓相關的知識,那么接下來的學習中老師先請大家自己用圓規畫出一個圓,找出圓的圓心和半徑,然后我們再來深入研究圓的有關知識。
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準確地把握住學生的認知起點,引導學生用圓規畫圓,并找出圓心和半徑。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認識圓的直徑,尋找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就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在一個現有的圓中想辦法尋找圓的圓心,測量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長度。這樣的學習環節就能直達學生的內心深處,擊中他們認知薄弱的地方,這樣有針對性的教學一定是高效的。
二、聚焦難點,給學生一個突破的機會
每節課的教學中都有相對的認知難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將這些難點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機會,讓他們在與同學的交流中逐步領悟,從而突破認知瓶頸,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轉化的策略”教學中,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了教材中的例2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交流這個算式中的每一個加數之間的關系,學生發現相鄰兩個加數中后一個都是前一個的一半,因此,可以在正方形中一次次地一分為二來表示出后面的分數,最終將加法轉化成減法來計算。然后出示一道類似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一些學生在獨立計算時無法運用轉化的方法來計算,所以直接通分計算,還有一些學生從例題中受到啟發,嘗試用畫圖的方法來尋找相關加數之間的關系,其中一部分學生還是用正方形來表示出單位“1”,然后將正方形平均分成三份,用其中的一份表示出三分之一,在另一份中一分為二表示出六分之一,接下來是十二分之一、二十四分之一等等,另一部分學生直接畫出一個正方形,將其中的一半寫成三分之一,在另一半中依次表示出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等等,這樣就將原來的加法算式轉化為三分之二減四十八分之一來計算。在學生都獨立完成了本題的計算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幾種不同的方法,大家都發現最后這樣的方法最直接,其本質與例題一樣,只不過所畫的正方形表示的數不再是“1”,而是第一個加數的兩倍。對于學生而言,突破正方形表示“1”的認識是本題的難點,在交流中,學生抓住了這個轉化的要點,為類似的問題掃清了障礙,同時學生也抓住了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類數學計算題的核心,給數形結合的思想打下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三、把握疑點,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延續
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有時候學生受限于數學視野,不能有效地在情境中拓展自己的數學認識,這時候教師要及時助學生一臂之力,通過簡單的交流和點撥,也許學生就能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然后展開有效的探究,這樣的交流能幫助學生因疑生問,從問題出發,展開更深入的數學探究。例如,華應龍老師在“圓的認識”的教學中,帶著學生從尋寶的情境出發來認識圓的特點,通過豐富的探索、實踐、觀察、總結等活動把握住了圓的“一中同長”的特性。在本節課的最后,華老師還與學生進行一個簡短的交流,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上課伊始,華老師創設的是“寶物離你左腳3米處”的情境,學生在這樣的線索下發現了圓,認識了圓。而最后的話題正是從這個情境出發,華老師追問學生“寶物一定在這個圓上嗎”,將學生的數學視野帶到了圓之外的地方,在這個點撥下,學生的思維大開,他們提出“寶物也可能在上面3米處,在地下3米處”,這樣的交流將學生的視野帶到了空間層面,讓他們不僅局限于平面,顯然這樣的交流具有莫大的魔力,牽引著學生向數學的更深處漫溯。
四、結束語
總之,課堂交流有益于推動學生的數學認識,有益于相互啟發,有益于促進知識的深層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開發交流的各種“功效”,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因為足夠的交流而受益。
參考文獻:
[1]李冉冉.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6.
[2]邱燕華.重視數學交流 享受數學的樂趣[J].生活教育,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