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夏末秋初是布魯明頓最熱鬧的時節。因為這是印第安納大學每年舉行畢業典禮的時候。很多美國學生的父母會帶著全家人,大老遠地開著汽車,趕到這里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這幾年,中國留學生劇增,中國的父母也不甘落后,更是大老遠地跨洋過海地來到這座小城,為孩子的畢業典禮助興。
那天,我在印第安納大學附近最大的一家超市里買完東西出來,看見一對四五十歲的中國夫婦。站在超市門前的涼棚里,用手機打電話,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初夏的布魯明頓,忽冷忽熱,天氣變化很大,這一天,陽光燦爛,顯得很熱,看見那一對夫婦滿臉是汗,腳下堆著一堆滿當當的塑料袋和紙袋,買的東西不老少。上前一打聽,是老鄉,來自北京,請假專門來這里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的。
不一會兒,一輛白色寶馬車開到了他們的面前戛然停住,車門打開,從駕駛的座位上跳下一個戴著太陽鏡的小伙子,從副駕的座位上裊裊婷婷地走出位一襲黑色連衣裙的中國姑娘。兩個年輕人把堆在地上的東西麻利地拿進后備廂里,這對父母和我打過招呼,鉆進車,嗖的開走了,如鳥飛去。按照這對父母的說法,這里的小汽車比北京更便宜,這輛寶馬在這只要四五萬美金,合人民幣30萬左右,于是給孩子買了輛。心里不禁暗嘆,中國人真的有錢了,或者應該說中國人中真的是有錢的人多了。
又一天,下著蒙蒙小雨。在印第安納大學的校園里,碰見了一對來自密西根的美國父母,也是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的。他們是從密西根開車出來,先到愛荷華州立大學接上剛放假的女兒,一起來參加哥哥的畢業典禮。典禮結束,他們開車帶上兒子和女兒一起回家。然后,兒子再回學校,打理他自己的衣物書本和一切東西,徹底清空后回家。
我問,兒子有車嗎?他們告訴我,沒有為兒子買車。和很多美國家庭一樣,孩子讀大學了,一切需要自己打理,他們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處理日常生活的一切。如果需要車,他自己會貸款,以后工作后償還。如果不需要,他可以自己應付這一切。
我問那一對父母:孩子那么多東西,沒有車怎么拉回家,你們還要再開車來一趟嗎?他們搖搖頭告我:孩子會租一輛車的。
事情就是這樣的簡單。但是,我們的想法和他們的想法,有時候就是這樣不同。就像我,首先想到的是,路途那么遠,孩子又一個人,總有些不放心,父母應該開車再來一趟(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肯定是輕車熟路地就這樣做了),而他們則很自然想到孩子可以自己租一輛車回家。做父母的,不必像個跟包的似的,事必躬親。
那一刻,我想起了前兩天在超市門前遇見的那一對來自北京的父母,和他們開著寶馬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