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位消費者審美心理的最初形態都是在少年兒童的階段完成的,剖析審美心理的形成,就必須理解其核心內容審美認知的發展。審美認知是人類獨特的一種伴隨著審美價值判斷,審美體驗和美感的高級信息加工方式。設計師可以兒童審美認知的不同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設計出符合并引導兒童審美需求的日用瓷外觀。
關鍵詞:兒童 審美認知 日用瓷 外觀設計
[基金項目:韓山師范學院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人文社會科學)“論消費審美需求影響下的日用瓷外觀設計” 412012]
從心理年齡來劃分, 兒童消費者群體為(1—15歲)。本文主要研究4—15歲的兒童消費群體。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在4歲之前的嬰孩,抓握能力和控制能力稍弱,部分家長不會選擇陶瓷材料的器皿。另一方面,4歲之前兒童使用的日用瓷通常由成年人購買,成年消費者會在自認為孩子喜歡的角度去選擇,從而無法準確的了解兒童的審美認知過程與審美需求。4—15歲兒童的審美心理、審美認知在逐步發展,鑒賞能力也開始提高,能夠熟練的使用陶瓷器皿,更適合作為兒童消費者中研究的年齡段。
一、兒童審美認知的發展過程
審美認知是美學與認知心理學的交叉,是一種人類獨特的伴隨著審美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美感的高級信息加工方式。因為其在本質上與審美價值判斷和美感體驗根本不可剝離,其認知過程與方式顯得格外復雜。審美認知過程中,對美的事物進行信息的輸入、編碼、貯存、提取等處理和加工活動。審美認知是審美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核心部分。理解審美認知的發展過程,就能了解兒童消費者的審美心理特征,從而推斷其審美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伍爾夫1978年提出了審美認知發展的三階段理論,用來解釋兒童審美認知的發展。第一階段:4一7歲,理解繪畫符號階段,從四歲開始,兒童慢慢領悟到了圖像的力量和要求。第二階段是8—12歲,兒童表現出的審美認知體現在對視覺語言的理解力上。第三階段13—18歲,少年兒童開始抽象思維的發展,想象力新穎并細膩,開始理解藝術表達形式的象征意義,對藝術的理解力和鑒賞能力提高。
二、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消費者的日用瓷外觀設計
對于兒童消費者,設計師通過直觀的、絢麗的圖像刺激兒童消費者對視覺信息進行提取、加工等,積極調動兒童與產品互動的積極性,引發孩子對產品的興趣。但不同年齡段兒童消費者審美認知的能力,與信息接收、整合的水平不同,其審美體驗、審美價值判斷標準也不同,所以設計師在針對兒童消費者的日用瓷外觀設計上,一定要準確把握少年兒童的審美心理特點,了解各年齡階段審美認知的發展差異產生的的審美區別。
(一)4—7歲的少年兒童消費者
4—7歲的少年兒童消費者是理解圖像符號的懵懂時期,這時期的孩童有識別圖案的能力,但審美認知能力還不成熟。針對此年齡段的兒童消費者,設計師應更注重圖案的具象、寫實,色彩的豐富性,造型功能的安全性,更適合學齡前兒童使用。
當今家庭中,4—7歲的少年兒童多數接觸過動漫、游戲、電影,其中的卡通形象通常會是少年兒童最易識記的具象寫實的形象。從兒童審美認知過程角度看,對視覺圖像的辨別、接受到喜歡,這些熟悉的卡通形象或具象的圖案造型更容易受到兒童消費者的歡迎。如“小黃人”、“熊出沒”等動漫形象,都是此年齡段的少年兒童所熟知的形象。所以,以平面的、少年兒童熟知的卡通形象作為裝飾圖案,是市面上較為常見的日用瓷外觀設計形式。
(二) 8—12歲年齡段的少年兒童消費者
此年齡段的少年兒童正處于學習階段,對圖像的理解能力提高,能夠接受抽象、概括化的設計,好奇心與求知欲極強,而好奇心通常是引起對外觀設計喜愛的一個重要驅動力。設計師應抓住少年兒童具有好奇心這一審美心理特征,進行符合這一特征的設計。
設計師通常采用符合少年兒童審美需求的色彩、圖形設計出圖案,加之情趣化的立體造型,也是市面上常見的一種外觀設計,不僅圖案設計上符合此年齡段兒童的審美需求,顏色柔和。更重要的是,在陶瓷盤杯碗上分別加入立體的小動物的造型,在日用瓷整個設計加入情景設計,題材具有了故事性,整個畫面變得具有動畫感。對于兒童消費者的審美認知信息加工過程呈現了新的元素,使兒童有了新的審美體驗,豐富了兒童消費者的體驗過程,并提高了審美鑒賞能力。
有些杯子造型是在少兒熟知的乳酸菌飲料瓶造型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裝飾也采用了與乳酸菌上相同的圖案文字,除此外還可加入可愛的卡通表情。雖然較之其他陶瓷杯裝飾性稍弱,但對于此階段少年兒童而言,圖像折射出的含義不言而喻。
由于8-12歲的兒童消費者的圖像理解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更為成熟,審美價值標準提升,但思維方式又具有孩童的天真、稚嫩。在日用瓷外觀設計上,設計師要豐富題材的表達,且題材內容要做到延伸兒童消費者的想象力,造型和裝飾可概括化、抽象化,并對形式美的要求更高,由此刺激兒童審美認知能力的提高。
(三)13—15歲的少年消費者
此年齡段的少年兒童消費者具有稍微成熟的理性選擇能力,在審美上逐步成熟,開始抽象思維的發展,想象力新穎并細膩,慢慢理解藝術表達形式的象征意義,對藝術的理解力和鑒賞能力提高。對于13—15歲的兒童消費者,設計師可將此年齡段熟知的事物進一步抽象概括,使其具有象征意義。相比8歲以下的兒童,13—15歲的兒童喜愛的卡通形象也更成人化,劇情更復雜。他們更注重由形式美體現出的蘊意或象征意義,而不僅僅只是直觀的表象。
圖1中杯子造型由米奇的形象變形而來,相比之前的米奇,此設計將米奇造型恰當的融入了杯子造型中。顏色則采用了表現米奇的經典顏色——黑與紅。胳膊作為把手,耳朵作為蓋紐,巧妙的將米奇形象用抽象、概括的造型用象征手法表達出來。此造型與裝飾都更成熟,其設計具有象征意義,較為符合圖像理解能力更強的少年兒童的審美。此系列吸管杯采用暖色調為主,低純度色彩,提取水果的顏色和紋樣,同樣用抽象概括設計,抽象化的象征手法表現。將水果“變”成了杯子,極具浪漫主義風格,是具有功能性、裝飾性于一身的杯具。
例如這套卡通杯(圖2),上面裝飾圖案是當前流行一部動漫的主人公“海賊王”,這樣的產品通常會受到動漫愛好者的追捧和喜歡,而動漫愛好者有已大部分是(13—15歲)的少年兒童。他們容易被具有新奇性、時尚的東西所吸引并接受,和上面的“小黃人、熊出沒”相比,顏色豐富多樣,人物形象更加抽象、概括,不再是簡單直觀的形象,設計感更強。
這兩中杯子造型,在色彩的設計上,后者色彩不再像前者那樣醒目出挑,形象也不像之前那樣具象、直觀,而變的更具設計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13-15歲的少年兒童消費者具有了發展中理性的選擇和審美能力,他們能夠理解藝術的象征意義,能夠看得懂帶有抽象性或富含蘊意的圖像,在審美認知過程中對圖像、信息等提取、加工、整合的能力日趨成熟。
四、結 語
綜上所述,符合兒童消費者審美需求的日用瓷外觀設計,和其他成年消費群體一樣,同樣也要立足在其心理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對于兒童消費者,要根據其不同年齡段審美認知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兒童消費者審美需求的總體趨勢是顏色豐富、且低純度色彩;題材豐富且常見,要容易被兒童識記;圖案具有故事性、直觀具象或捎帶概括抽象特點;造型要符合功能性,并與裝飾達到形式美的統一。
在所有的消費群體中,少年兒童消費者是最容易被外觀設計引導的消費群體。他們就像一張白紙,受到外界的色彩、圖案、造型等方面信息在審美認知過程中的影響。他們一方面選擇自己喜愛的外觀,一方面又通過這些設計帶來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所以,任何一位設計師,在針對少年兒童消費者的日用瓷外觀設計上,都需要有極大的責任心,不單單是材料的安全性,功能的合理性,還包括裝飾與造型的美觀與藝術性。這樣的設計,才能對少年兒童審美認知過程,以及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官誠. 消費心理學[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2] 陳麗君,趙伶俐. 美學與認知心理學的交叉:審美認知研究進展[J].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5)
[3] D.Wolf 圖像、系統和藝術的選擇:兒童在創造、知覺和反思視覺藝術中的發展變化[A]. 荷蘭:藝術教育與基礎教育國際會議論文,1987
[4] 李苗利. 中西方繪畫的審美認知差異研究:1-2審美認知與審美體驗[D]. 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
[5] 李紅,劉兆吉. 兒童審美心理的發展[D].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0(02)
[6] [美]艾倫·溫諾. 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第7章[M]. 陶東風等譯. 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8
[7] 柳沙. 設計藝術心理學.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8] 李硯祖. 產品設計藝術[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袁潔,韓山師范學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講師。研究方向:陶瓷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