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雁
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由于個性或自己焦慮,對孩子總是很嚴肅,缺少情趣,孩子也時常處于緊張狀態。要改變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有幽默的態度。
幽默是一種情緒表現,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幽默感的培養不是刻意的事情,可以融匯到生活中。有時樂觀地面對困難就是一種幽默;有時,巧妙地回避尷尬,也是一種幽默。家長有了這樣的態度就能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同學打電話向我訴苦,說她早上讓孩子出門買早飯,怎么說都指使不動他。于是她開始嫌孩子睡懶覺,抱怨自己一個人帶孩子還要工作很辛苦(我同學的老公因工作需要常出差),怨孩子不懂事……孩子越聽越煩,最后賭氣躺在床上就是不干。
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和我同學的處理方式不一樣。我通常會換一種處理方式,既讓孩子把活干了,又心情愉快。我會開玩笑說:“果子,你看今天就咱倆在家,冰箱里也沒啥吃的了,你是男人,出去打個獵弄點吃的,別把你老媽餓死。”果子受我的情緒感染,就說:“我可不一定能打著羊。”我說:“沒事,只要能填飽肚子,打只野兔也行,給你一把好獵槍。”扔給他20塊錢。果子笑嘻嘻地走了。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次突然變天,果子穿少了衣服(本來他說是否穿個外套,我說不用了),結果天真的挺冷。下午下班我就跟老公說:“這次果子肯定會抱怨我,咋辦?”老公說:“沒事,看我的”。
一進家門,老公就說:“兒子,今天的天氣不算太冷,我們穿這些正好,你感覺呢?”果子的眼神有點發直說:“我怎么覺得今天有點冷。”我接著說:“看來每個人的感覺確實不一樣,有些事得自己做決定。”這樣孩子也沒招了,自認倒霉,今后類似的事就不問我們了,自己決定穿衣戴帽等事項。
從那以后,為了讓果子準確感受每天的天氣變化,我決定把早上出門拿牛奶的活交給果子干,他也樂意為之。
也許是受我們的感染,果子在學校和班級里雖然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但一定是人緣最好、熱心助人、健康陽光、最開朗幽默、永遠把快樂帶給大家的那一個。
一次,果子班上的英語老師要求全班背誦以前的重點課文,學習任務很重的同學們開始表現出煩躁的情緒,于是果子和英語課代表想了一個招,提出搞一個活動叫:“那些年我們曾背過的課文”。其實就是為期末復習換個說法而已,但同學們一下就有了興趣。果子笑嘻嘻地告訴我說主要是男生們馬上回想起“那些年他們曾追過的女孩”,于是就來了精神。有一次家長會班主任見了我就說:“你兒子可是我們班的開心果,他一天不來上學就感覺班里沉悶許多。”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系也要好得多;擁有幽默的人生態度會讓你無論在什么狀況下,都能有一個靈活的頭腦,這樣就不會局限在消極的觀點中無法自拔;幽默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所以,孩子的幽默性格一旦形成,對其一生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