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堅持原則,教孩子自理、自律
說她的兒子優秀,聽聽這件事,你也許不得不咋舌,Kevin10歲時就只身一人到英國求學。可在金韻蓉看來,這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因為兒子這只“小鴕鳥”已被她調教得能很規范地獨自奔跑了。
兒子4歲時,夫婦倆便帶著他一起到歐洲旅游。當時有一種非常漂亮的迷你行李箱,金韻蓉把兒子帶到商場,問兒子是不是想要。兒子高興極了,連聲說“想要想要”。金韻蓉也很高興,說:“這次去歐洲旅行,你的所有東西都裝在這個箱子里,并一路上全由你整理,要是弄丟了,由你自己負責。”兒子想了想,點頭答應了。
在那次為期三個星期的旅途中,第一個星期,Kevin丟了一盒蠟筆、一副蝙蝠俠戴的紅色邊框眼鏡,還有一只迷彩望遠鏡。對于失去這幾樣心愛之物,Kevin不免哭喪著臉、哼哼唧唧的。但金韻蓉堅持遵守事前的約定,并沒有幫兒子補上哪怕任何一樣東西。當Kevin從這個小教訓中確認自己必須真的負起責任來,并且要有勇氣承擔錯誤后,從第二個星期開始,他除了在鹿特丹海港被大風吹落一頂小草帽之外,就再也沒有丟任何東西了。
兒子上小學的前一天,金韻蓉在和兒子平等認真地討論之后,簽訂了一份合約,合約中就只規定了一件事:兒子每天必須晚上9點洗澡、9點半上床熄燈睡覺。放學后,除了一家人圍桌吃晚飯的時間外,從抵達家門的那一刻到9點洗澡前,所有時間都由兒子支配,他做什么爸爸媽媽都不能干涉。
7歲的孩子畢竟貪玩,最初的兩個星期他的作業一次都沒寫完。放學后進到媽媽的辦公室就開始四處游逛,看看這、摸摸那,再瞧瞧窗外的風景,全然沒有要寫作業的意思。雖然金韻蓉心里挺著急的,但堅持著不動聲色。媽媽下班的時間到了,兒子竟然連書包都沒有打開過。金韻蓉還是笑瞇瞇地領他到餐廳,等吃過晚飯只剩下不多的時間寫作業了。但是洗澡的時間到了,沒得商量,金韻蓉堅持讓兒子洗澡上床睡覺。
如此這般幾個星期后,有一天兒子進到媽媽的辦公室稍微休息了幾分鐘后,就立刻打開書包寫作業。金韻蓉盡管非常欣喜,但仍裝作不經意地問:“今天怎么一回來就寫作業啦?”兒子很大人氣地說:“媽媽,老是挨老師批評也不是個辦法呀!”
不濫用母親權利,給兒子成長空間
雖然金韻蓉教子很堅持原則,但她也從不濫用自己做母親的權力。兒子上中學后,數學、物理無論下多大的工夫就是不能達到優秀。一天,金韻蓉對兒子說:“對于一般人來說,在學習文科與理科上是有差別的。”怕兒子不明白,她還現身說法給兒子講故事。當年的她就是以畢業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高雄女中的,可進了高雄女中,無論她怎樣努力,與一些同學相比,數學、物理還是差了一大截。金韻蓉認為兒子和自己一樣不擅長學理科,她讓兒子在保持中等理科成績的基礎上,自由地選擇更擅長的科目。這樣一來,Kevin的學習變得輕松了,他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了。
金韻蓉說,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如果父母和老師一概地以一種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在沒有特質的科目上學習很艱難,其他科目的優勢也發揮不出來,最終勢必讓孩子喪失掉學習興趣。
控制情緒,助孩子健康成長
金韻蓉剛剛和先生一起創業時,財務壓力很大,每個月例假前都有很明顯的“經前緊張癥”,特別容易暴躁發脾氣。要是兒子這段時間犯了錯,管教時,她往往會把自身的不良情緒帶進去,這就讓她的管教變得很糟糕。為避免自己犯錯,金韻蓉找到了一個辦法,即自己情緒低落時,就在冰箱門上貼一個大大的、圓圓的苦著臉的黃色吸鐵石。這樣做就使得自己能控制好情緒,不讓孩子在有傷痛時再給他增添新的傷痛,讓家成為孩子“療傷”的港灣。
金韻蓉的教育讓孩子得以健康成長,從初三開始,Kevin就一直利用課余時間打工,如給老師洗車、幫人看孩子,在酒吧做服務生、調酒師。研究生還沒畢業,他已經是英國一家專業政治風險分析公司的亞洲首席分析師和亞洲部門主管。而今,Kevin選擇到北京創業,不到30歲的他打理著自己喜歡的兩個公司。
金韻蓉正確處理了狠心和放心的關系,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孩子在一定的規范下悅納家長的愛。這樣的孩子也就不難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知禮儀的成功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