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制造的產品早已“攻入”美國各類商場,從牙刷、服裝到各類電子產品屢見不鮮,但在代表美國形象以及敏感的軍隊領域,“中國制造”被理所應當地排斥在外。
湯普森的“驕傲”
“美國士兵戰斗中帶著的國旗,居然都是在中國制造的。”——日前,美媒發現的這一“具有諷刺意味”的新聞終于得到了“修正”。2月19日,來自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報道稱,美國國會近日通過了2014年“綜合撥款法案”。該法案包含國會議員邁克?湯普森提出的一個議案:要求美國國防部采購的國旗百分之百是“美國制造”。由此,美軍禁用“中國制造”的美國國旗正式成為法律。
這項新法案將美國國會1941年通過的“貝瑞修正案”的適用范圍涵蓋國旗。除了少數例外的情況,該修正案禁止國防部購買非美國種植或生產的食品、服裝、軍隊制服、織物、不銹鋼以及手工或測量工具。
類似的民族情緒在2012年美國代表團身著由中國全權制造的奧運會代表隊隊服時有過宣泄。當時,美國國會民主黨多數派領袖哈里·里德義憤填膺地表示:“我認為美國奧委會應該覺得羞恥,感到尷尬,我認為奧委會應該把這些制服堆在一起并付之一炬,然后重新做。”
從貝雷帽到F-35零件
2001年,由于美國本土的工廠來不及在是年6月、美國陸軍節前生產大批量的這種羊毛帽子,美國國防部后勤署決定向中國等一些國家訂購。
消息一出,美國會少數右翼分子拿“中國制造”大作文章。一些政客表示,“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建設,不斷威脅美國的盟友”,因此美國官兵不能戴中國生產的貝雷帽。
“帽子風波”一度引起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的關注。不過很快,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新關將軍宣布,維持原有的采購方案不變,“帽子風波”畫上了句號。
進入美國軍營的中國產品,不僅局限在初級產品領域。美國《福布斯》雜志曾經披露,美軍目前大量使用包括有中國制造的電子部件,特別是半導體芯片等微電子產品。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參議院2012年2月曾發布報告稱,據估計有100多萬個中國制造的假冒電子零部件被應用在美國軍用飛機上。法新社援引參議院軍事委員主席、民主黨人卡爾·萊文的話說,這份長達112頁的報告“概述了泛濫的假冒零部件(主要來自中國)是如何對國家安全、美軍的安全以及美國就業崗位構成威脅的”。美國政客的邏輯大抵相同:以國家安全或者國家形象為名,最終擔憂的是“美國就業崗位”受到威脅。摘自《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