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刊文稱,迄今為止,中國對俄羅斯軍事介入烏克蘭仍大體持沉默態度。不過,中國并非漠不關心。
中國似乎在權衡三方面的利害關系。其一,北京并不想無謂地令中俄關系復雜化。其二,烏克蘭的長期穩定關系到中國利益。中國是烏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僅次于俄羅斯;中國在烏農業領域也有很大投資。此外,中烏關系隨著去年12月建立的“戰略伙伴關系”有了進一步深化。其三,繼續維護“不干涉內政”原則符合中國更廣泛利益。
鑒于此,什么樣的情況會促使北京對俄軍事介入從立場謹慎、含混轉向強硬反對?迄今尚無跡象表明事情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中國對俄軍事介入的關切目前僅能從《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評中略窺一二。該社評稱,莫斯科手中有很多張牌,可以讓目前的危機節外生枝。
不過,中國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與俄拉開距離,理由如下:中國在2008年拒絕為俄入侵格魯吉亞背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時呼吁各方克制并停火,而近日外交部重申對烏克蘭獨立的支持,兩個聲明與中國一貫堅持的立場是一致的。中俄對烏克蘭的關注點也不在一條軌道上。莫斯科在意維護勢力范圍,中國則想加強與基輔的經濟與戰略關系。因此,華盛頓可以指望北京至少在這場沖突中保持中立。不過,在沖突解決方案中,中國也不能被排除在外。
正如(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所言,中國有很多優勢可以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更加“堅定自信”。當危機發生時,和平解決對中國而言既是利益所在,又是能力所及。(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