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在3月17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上撰文指出:這些年來,烏克蘭成為冷戰最后的戰場,甚至可能引發第二次冷戰。烏克蘭又倒向了西方,克里米亞地區則公投要重回俄羅斯。俄羅斯和西方地緣政治拉鋸戰進入最后階段,帶給我們諸多啟示。啟示一:政治危機源于經濟危機,經濟高度對外依存是國家安全軟肋。近年來,西方在一些國家推動政權更迭屢屢得手,并有蔓延之勢。此次,西方為避免刺激俄羅斯,未用“烏克蘭之春”或“橙色革命”等口號,但實質無異。烏克蘭國內經濟困難,處于債務違約及破產邊緣,為外部操控提供了可能。西方利用了烏克蘭不想過于依賴俄羅斯的傾向,推動烏克蘭變局。啟示二:西方對歷史的錯誤解讀,是動蕩的誘因。蘇聯的解體、冷戰的結束,讓西方得意忘形,美國更是得出結論說“歷史的終結”,新保守主義、新帝國論一度甚囂塵上,結果導致美國陷入阿富汗、伊拉克泥潭十余年而難以自拔。歐盟也乘勢大規模擴張,光2004年一年就吸納10個國家,迄今消化不良。這些都是對冷戰結束的錯誤解讀在作怪。啟示三:西方的雙重標準,再次折射其虛偽性。以前支持科索沃公投,現在反對克里米亞公投;以前倡導人權高于主權,現在又說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美歐的雙重標準教人無所適從,原因當然是美歐自身利益決定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