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6日“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當財政部長樓繼偉被問及有的家庭為了不交20%的個人所得稅而先離婚再結婚的現象時,他首先提到了法律規定和目前存在的問題,然后評價道:“如果一個政策出來,造成一些人間的悲喜劇,這個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背鲎哉吖倏谥械倪@番展現人性化考慮的表態,令人耳目一新。
大量家庭為20%所得稅而選擇“臨時性離婚”的現象,根源是去年2月中央出臺的被稱為“新國五條”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其主題為限購、限貸和打擊投機投資性購房,它要求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嚴格按照轉讓所得的20%計征,各地在去年3月底之前公布的細則都明確了這個規定。由于按照規定出售五年以上唯一住房的,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所以有的夫妻以協議或者訴訟方式解除雙方婚姻關系,并事先約定好等房產交易完成后再復婚,這樣在房屋被視為單身個人的財產時,就能與家庭財產享受不同的待遇。
這種“假離婚”包含了極大的道德風險。房產交易20%個稅并不是“假離婚”的唯一促發因素,還有五花八門的情況,如為了規避樓市限購政策,為了更有機會獲得銀行的住房貸款,為了換取繳納較低的首付比例,為了獲得更多的房屋拆遷安置補償等等。由此凸顯的一個更大問題,就是國家出臺稅收政策很少考慮其對婚姻關系的影響。
婚姻穩定性是人類社會普遍珍視的倫理。雖然有人會說不靠一張證書擔保的婚姻關系才是真感情,但如果法律和政策設置人為考驗,逼迫公民不得不犧牲婚姻關系來避險止損,那正如樓繼偉所說,的確是有缺陷的。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