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黃金徹底進入熊市,但“中國大媽”搶金潮轟動一時,大大帶動了黃金消費。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2013年我國黃金消費量首次突破1000噸,達到1176.4噸,同比增長41.36%,連續7年成為全球黃金消費第一大國,約占全球四分之一的需求份額。那么,這些黃金都去哪了,是怎么被消費的?
九成做了金飾和金條 經了解,在各類珠寶飾品銷售中,今年購買黃金飾品的顧客要比買鉑金、鑲嵌類飾品的顧客多,某種程度上還是受去年黃金市場火熱的影響。年紀大的,喜歡分量比較足、價格高一些的東西,比如選擇鐲子、項鏈之類的相對大件的物品,年輕人則熱衷于選吊墜或者對戒,選黃金吊墜的人很多。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黃金消費中,首飾用金716.50噸,同比增長42.52%;金條用金375.73噸,同比增長56.57%。記者算了一下,發現兩者相加,總數達到1092.23噸,占據2013年我國黃金消費量1176.40噸的92.8%。
另有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黃金產量也創下歷史新高,達428.16噸。不過,根據中金協的估計,盡管中國黃金產量創下新高,但消費量及產量間的缺口則越來越大。
金幣和工業用金量下降 與首飾用金相比,金幣和工業用金量卻呈下降趨勢。中國黃金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金幣用金25.03噸,同比下降1.07%;工業用金48.74噸,同比下降0.23%;其他用金10.40噸,同比下降32.03%。
工業用金消費量同比下降,主要是因為去年普遍不夠景氣,導致對金等工業原料需求疲軟。
而金幣用金消費量同比下降,也主要是因為金幣主要屬于禮品金,多用于大禮品饋贈,受到“三公”消費影響,這部分消費縮水。摘自《投資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