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北京時間7月23日上午7點45分左右,隸屬于英國國泰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從新加坡起飛,抵達曼谷后繼續返港。機上載有機組人員6人,乘客12人。這架飛機在我國海南島榆林港海域上空以9000英尺高度飛行時,副駕駛員發現“兩架飛機尾隨于該客機之后并使用燃燒彈向之射擊,致使該機兩架發動機起火”。機長在兩戰機之間不停做出逃避動作,并從9000英尺急速向下俯沖。飛機先后失去尾舵、襟翼。下降至1000英尺高度以下,兩架戰機方才停止攻擊。
在攻擊開始后約兩分鐘,飛機以160節的速度,在海面迫降成功,右邊機翼與機尾在迫降時折斷。部分生還者成功離開下沉中的飛機殘骸。機長及副機師約于兩分鐘之后方才爬上充氣式救生艇,并救起其余客人。此次事件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英國人和3名美國人。事后這些幸存者才得知,攻擊他們的是中共的戰斗機。事件發生當天,我軍的兩架拉-11戰斗機,正在三亞海域為蘇聯、波蘭油輪護航,發現一架不明身份的飛機闖入我領空,這才實施攻擊。
事件發生后,有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中方有計劃有預謀的一次襲擊事件。理由是中國得到情報,認為這架飛機上有美國或英國的重要人物。還有一種說法,說客機被擊落時,發現海南島附近有蘇聯潛艇,意在說明此次事件是中蘇共同策劃的。但這些說法都毫無根據。其實聯系當時的時局來看,這次事件確實是場意外。首先朝鮮戰爭剛剛結束,我國是希望有利于發展和平的國際環境的,而且當時中英正就建交進行磋商,我軍沒有理由主動襲擊英國客機;其次,臺灣沒有解放,當時我軍經常與國軍在周邊海域發生空戰,我飛行員誤把客機當成臺飛機很正常;再次,當時英國客機未經允許就闖入我領空,而且是駛向我軍的軍事要地海南島榆林港,我飛行員出于保護我軍重要軍事要塞的考慮而發起攻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被擊落的DC-4民航飛機是由美國的C-54大型軍用運輸機改裝而成的,當時國民黨軍用運輸飛機經常執行滲透任務,也有去除軍徽等識別標志加以偽裝的情況,識別起來有一定困難。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最后引發了這起事件。
9月15日,英方就賠償問題照會中國政府,提出總計36.7萬英鎊的賠償要求。10月21日,中國政府馬上答應了要求并立刻兌現了賠款。摘自《黨史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