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運的火車站內,在一如既往的擁擠當中,少了幾分以往的喧鬧。聊天、報紙和張望已經不再那么受歡迎,多數人低著頭捧著手機,滑動屏幕中的文字,讀得津津有味—享受移動閱讀已成為不少人的生活習慣。
受到大屏移動終端普及、移動閱讀App的推陳出新,以及用戶碎片化使用行為的影響,移動閱讀市場在近一兩年里,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吸引了不少巨頭的目光。
盛大文學:霸主背后的危機
作為網絡文學的老牌霸主,盛大文學在2013年里風波不斷,直到現在也未能完全穩定。去年3月初,盛大文學旗下起點中文網的核心團隊集體出走,對盛大文學的IPO計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也拉開了盛大文學大震蕩的序幕。
同年7月9日,盛大文學宣布收獲來自高盛和淡馬錫的1.1億美元融資,主要用于實現盛大文學新的開放戰略和移動戰略。隨后,又宣布啟動新的作者分成政策,將訂閱付費由五五分成改為100%返還給作者。盛大文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發作者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創作出更多優質的內容。
不過,好景不長。融資之后,盛大文學又發生了另一件大事—CEO侯小強離職。2008年,頂著新浪副總編輯頭銜的侯小強高調空降盛大文學,一系列的大手筆之后,盛大文學終于走上了正軌,并成為盛大眾多投資中目前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侯小強的離職,對于盛大文學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
盛大文學面臨的不僅是內憂,還有外患。隨著騰訊和百度等巨頭的入局,盛大文學的霸主地位受到嚴重威脅。因此,盛大文學正在加大移動端的投入,并積極探索網絡文學的上下游以及作品的衍生之路。早前的財報顯示,盛大文學自有移動互聯網端,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500萬,月活躍用戶數超過3??000萬,收入已經超過PC端收入。
百度:收購斬獲強援
作為中國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百度在大跨步布局移動互聯網的同時,移動閱讀市場憑借其巨大成長空間也已被百度列為下一個投入重點。事實上,百度在移動端有《91熊貓讀書》、WAP端有《多酷書城》、PC端有《百度文庫》,以及主打自媒體有“百家”等,但卻缺少一個主打草根原創的網絡文學網站。
于是節前,百度又以1.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縱橫中文網。后者在網絡文學領域經營多年,是僅次于盛大起點中文網的文學網站。收購縱橫中文網,讓百度能夠與現有的文學資源打通,并增強百度在網絡文學領域的正版內容,使百度文學擁有擴張性,具有和盛大文學、騰訊文學三足鼎立的潛在資本。
如此一來,百度便向一直籌劃的“百度文學”獨立品牌目標靠近了一大步。接下來,百度將從移動閱讀入手,正式以自研產品姿態切入網絡文學市場。按照百度的規劃,“百度文學”品牌歸屬移動云事業部,首款產品鎖定移動文學閱讀平臺。
擁有巨大平臺優勢的“百度文學”,上線后必將顛覆傳統的網上書城模式,給移動閱讀市場帶來新一輪的競爭和發展。
騰訊:《QQ閱讀》引馬挑戰
2013年9月10日,騰訊在北京召開“‘文學新生態,成長大未來騰訊文學戰略發布會”,備受行業關注的“騰訊文學”正式系統亮相,成為騰訊旗下重要的互動娛樂業一。
在本次發布會上,騰訊文學系統發布了涵蓋“創世中文網”、“云起書院”、“暢銷圖書”以及《QQ閱讀》與《QQ閱讀中心》等子品牌和產品渠道的全新業務體系和“全文學”發展戰略。此外,騰訊還成立了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以及著名作家阿來、蘇童和劉震云組成的“騰訊文學大師顧問團”,并與四位大師達成數字版權引進等多項合作。
而最近,在《手機QQ》等騰訊核心產品當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QQ閱讀》的身影。種種跡象表明,騰訊正在打造以用戶資源為核心,打通移動閱讀生產與分發環節,構成產業鏈閉環的生態體系。
與百度相比,騰訊從盛大危機中所獲得的利益更大。2013年5月30日,剛離開盛大不久的原起點中文網核心團隊宣布與騰訊合作推出創世中文網,使得騰訊文學在內容原創方面如虎添翼。上線伊始,便囊括了數百位簽約作家,而到了年底,網站作品總數超過5萬部,日更新量超3?000萬字,正版點擊過千萬作者超過100位,擁有百度排名前100作家50余位。
作為騰訊文學在移動端的核心產品,《QQ閱讀》用戶已超過1億,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僅次于iReader。而隨著“QQ閱讀中心”上線,《手機QQ》逾5億的用戶也將全面與之對接。如今,《QQ閱讀》增勢良好,未來有可能挑戰iReader的市場領導地位。
多看閱讀:糾結的高端閱讀
與盛大、百度和騰訊的“廣撒網”不同,移動閱讀領域的黑馬—多看一直走精品閱讀路線。對于出版商提供的內容資源,《多看閱讀》會安排內容編輯重新排版、校對。為了使之更適合移動閱讀屏幕,其更是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重新設計排版。
然而,高端精品閱讀細分市場尚未迎來高速增長期,高端用戶的移動閱讀需求還未被激發出來,而且《多看閱讀》被小米收購之后,主要依靠小米手機內置進行推廣,但其目標用戶與小米手機的用戶群體存在錯位。因此在2013年,《多看閱讀》沒有頑固堅守高端精品閱讀,而是在網絡原創文學方面展開布局,引進目前主流的網絡原創小說,以獲取更多的用戶與收入,為發展精品閱讀提供保障。
此外,《多看閱讀》還推出了“書友圈”平臺,即在龐大用戶中,為每一位讀者建立SNS平臺,滿足用戶分享互動的個性化需求,以此提高用戶粘性。《多看閱讀》此次添加社交元素,越來越靠近它在創建時的初衷:多看書、與懂書的人一起看書。
豆瓣讀書:小而美的分發渠道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豆瓣讀書很好地解決了國人關于書評、圖書發現、圖書管理以及以書會友的需求。而在移動閱讀高速發展時,豆瓣讀書并沒有大張旗鼓地布局,僅僅在2012年年中上線了豆瓣自有電子書分發平臺—豆瓣閱讀。最初上線的只有Web版,之后iPhone、iPad和Android版本才跟進。
從產品定性來說,《豆瓣閱讀》與盛大文學、《多看閱讀》有著明顯的區別,它不像《多看閱讀》那樣擁有自有書功能,幾乎就是豆瓣讀書電子作品的分發渠道。與盛大文學海量作品泥沙俱下不同,《豆瓣閱讀》選擇了精益出版的路線,每一部作品的上架都經過編輯嚴格的審核。
《豆瓣閱讀》的亮點在于,其自身作者計劃所產生的許多風格獨特的獨家作品。嚴格的審核上架機制,也使得這些原創文學別具一格,不像出版社分銷作品那樣能夠在多個渠道購入。在移動閱讀應用中,《豆瓣閱讀》是相對說受眾較小的一款產品。它刻意營造出了一種寧靜祥和、可深度閱讀的氣氛,在目前的電子書分發渠道中也算自成一派。
新聞App:門戶和聚合軟件的香餑餑
作為移動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客戶端也受到各方勢力的高度重視。有一種說法是:繼微博與《微信》之后,新聞客戶端最有可能拿到移動互聯網的第三張門票。因此,國內四大門戶加上百度都早已在新聞客戶端上發力。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新聞客戶端之爭一直犬牙交錯。1月25日,騰訊對外透露《騰訊新聞》App用戶數已經突破2億(事實證明只是笑談)。4月24日,搜狐宣布旗下移動互聯網產品《搜狐新聞》用戶量突破1億,成為國內首個用戶數過億的新聞客戶端。7月9日,《網易新聞》也宣稱其用戶量突破1.2億,日活躍用戶達到4?000萬。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新聞客戶端領域呈現出三國爭霸的態勢,搜狐與網易被認為是新聞客戶端的兩大寡頭。如今,《網易新聞》開始嘗試O2O布局,《搜狐新聞》繼續扛起娛樂大旗。而各門戶圍繞自媒體的搶人大戰,也已經悄然上演。
其實,早在門戶網站發力前,國內還出現了一批資訊聚合類App,這其中以ZAKER最為突出。2013年,它的用戶量達到3?000萬。目前,ZAKER已經在啟動新一輪融資。據悉,在今年其還將推出新版產品,并深入打造淘寶式的移動閱讀生態系統,試圖幫助更多媒體掙錢。
運營商:趁熱打鐵分一杯羹
眼見移動閱讀市場的火熱前景,運營商也難以按捺分一杯羹的心思。早在2010年年中,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的手機閱讀業務便分別推向市場。同年9月8日,中國電信也推出天翼閱讀業務。至此,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都推出了移動閱讀服務。由于擁有大量用戶及相對便捷的支付體系,運營商已逐漸成為推動移動閱讀的主導力量。
總的來說,運營商擁有優勢用戶資源,規模增長迅速。而基于其海量用戶,以及便利的支付通道,在產業鏈中具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運營商的移動閱讀服務缺乏移動互聯網基因,產品的用戶體驗、推廣運營依然遵從SP模式,競爭力不足。雖然短期內能帶來可觀的收入,但如果不進行移動互聯網化的革新,難以在市場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