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芝
不在同一個戰場上的同一場戰爭
在評價支付寶與《微信》之爭的時候,有業內人士指出:“微信支付跟支付寶不是一個戰場上的,支付寶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為基礎,為支付提供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微信》是個底層架構,是個生態系統。”言下之意,現今的移動支付大戰隱然就有了一層“關公戰秦瓊”的味道。但真的是如此么?
支付寶從誕生至今,雖然其功能越來越多,逐漸從人們主流的轉賬和網購工具,衍生出信用卡還款、生活繳費、理財以及打車等多種不同的功能。但是無論線上支付功能如何便捷,線下消費才是人們的消費主流。因此感受到極限所在的支付寶,將自己的下一個市場瞄準線下支付也在情理當中了。而此時,它遭遇了來自微信支付的狙擊。
至此,騰訊與阿里巴巴站在了同一個戰場之上。而想要預測這兩大移動支付工具誰能笑到最后,就需要從其提供的線下支付、公眾服務和理財三大方面來解析。
線下支付:多助與寡助
用戶在《支付寶錢包》8.0和微信支付兩個業務重疊的移動支付工具之間會進行怎樣的選擇?這取決于誰能在他的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帶來更多的便捷。而合作商戶的數量多寡,直接決定了在線下支付領域的勝負。
2013年11月,借著銀泰15周年慶,支付寶與全國37家銀泰門店進行了合作,用戶可以使用支付寶的“當面付”功能付款。同時,支付寶還推出了送電子券和抽獎等活動。不過,截至目前,雙方均不肯透露通過“當面付”產生的交易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銀泰網CEO廖斌甚至表示:“對我們來說,與支付寶合作希望的是豐富用戶體驗,創新支付方式,并不在意究竟成交了多少銷售額。”這不禁讓人對本次合作的結果難以抱持樂觀態度。與此同時,《支付寶錢包》還與美邦電商展開了線上線下合作,通過二維碼掃描、“當面付”等支付方式,以及網絡優惠券都可以在線下店使用。
而為了能夠吸引這部分合作商戶,《支付寶錢包》免收或者對第三方支付費用進行打折,商家也僅需承擔合作銀行的清算費用,甚至銀泰、美邦等商家所安裝的當面付支付硬件都是由支付寶補貼鋪設。
而就在支付寶的商務團隊努力挖掘合作商戶的時候,銀泰、美邦和1號店等商家卻又接入了微信支付。據銀泰廖斌介紹,雙方將從微信公眾號、“精選商品”等方式來接入合作。而據一位負責與《微信》接洽的工作員工表示:“不少合作都是商家主動與《微信》合作,優惠也是商家補貼用戶,《微信》只是給商家導了些流量。”由此看來,《支付寶錢包》雖然努力想打通線下渠道,但線下商家卻更看中微信支付所帶來的流量。
線下,微信支付先下一城,線上《支付寶錢包》也沒有占到便宜,2013年11月22日,小米手機3在《微信》上開啟預訂活動,官方明確表示購買只在《微信》內開放,并且僅限使用微信支付購買。在這一次活動中,小米總共為《微信》提供了15萬臺手機。而在此前,小米手機還在QQ空間首發10萬臺紅米手機,700萬人前來預訂。就在這之前不久的雙11,小米手機還在天貓銷售出了33萬部,獲得了5.5億元的銷售額。《微信》與小米的此番合作,無疑讓支付寶深感威脅。
線上線下的輪番失守讓支付寶決定壯士斷腕,宣稱從2013年12月3日,在電腦上進行支付寶賬戶間轉賬需要收取手續費,而使用《支付寶錢包》則不需要轉賬費,企圖讓PC端的支付寶用戶向移動端的《支付寶錢包》轉移。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微信》是目前人們最主流的移動社交工具,在進行支付的同時,更多人愿意選擇一步到位式的支付方式。這種壯士斷腕是否能看到效果,還有待商榷。
在這種不利現狀之下,除了加大“當面付”功能的推廣力度外,《支付寶錢包》在8.0版中還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功能,即支付寶會員卡。
不同于《微信》的生活會員服務,支付寶不僅要打通會員體系,還要打通支付。在使用支付寶會員卡的過程中,用戶不僅能夠享受普通電子卡的會員折扣(這一功能其實早在大眾點評網、上海沃會等不同的商用APP中得以實現),還能與實體卡進行綁定,直接實現積分、返利等會員運營管理,甚至配合商家發行的儲值卡,進行在線充值。
簡單來說,支付寶會員卡就是將用戶的支付寶和商家的會員卡聯動在一起,通過各種折扣、活動來鼓勵用戶在對商品進行結算時,更樂于使用支付寶會員卡。
一位支付寶員工告訴記者:“《支付寶錢包》未來一定會進行更多的線下推廣工作,未來通過籠絡商戶、吸引個人用戶,來形成支付寶的生態”。很顯然,支付寶將在未來大規模推廣其“當面付”硬件工具,擴充其支付寶會員卡所涉及的商家名單,鼓勵更多商戶接入《支付寶錢包》。如果能夠克服線下推廣成本、用戶習慣難以更改的問題,那么《支付寶錢包》的未來還是大有可觀。
公眾服務:四面樹敵和與人結善
微信支付緣何能夠在短時間內讓支付寶危機四伏?其實早在微信支付誕生之前,導火索就已經埋下。支付寶作為目前最普遍的線上支付模式,和其他支付模式是處于正面競爭和對抗狀態。它的競爭對手不僅是像財付通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還要與銀行進行對抗。特別是在余額寶誕生之后,不少用戶甚至拋棄了舊有的銀行存款理財模式,轉而利息更高,支付更為靈活的余額寶。這種從銀行口袋里拿錢到自己錢包中的行為,挖走了銀行大量低息資金。這種所為無疑讓它在發展過程中樹敵無數。
而微信支付則不需要和任何一家支付機構形成對抗,反而可以和他們建立合作關系,這里所說的“他們”甚至可以包括支付寶本身。相對于比較封閉的支付寶,微信支付歡迎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介入,從而實現雙贏。因此從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銀行角度來看,能夠讓他們跟著一起吃肉的微信支付顯然更受歡迎。這也是為什么,支付寶可以認為是一個支付產品,而微信支付卻可以稱之為支付平臺的原因。而支付寶想要走出這一困局,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封閉性,轉而像《微信》一樣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相對的開放式支付平臺。
對此,《支付寶錢包》8.0的應變是吸收微信支付的成功之處,先后推出了商家公眾服務賬號、“一起AA”功能,并在《支付寶錢包》7.6的當面付功能基礎上,增設了面對面付款新玩法,這無疑將有助于增加當面付功能用戶的數量。
在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之下,《支付寶錢包》8.0的目的已經很明顯—改變用戶過去使用現金、刷卡進行線下消費的習慣,而使其轉化為使用《支付寶錢包》進行付款。這樣自然會有更多的商家愿意支持《支付寶錢包》的功能,而消費者也更樂于使用它,從而逐漸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之中。難怪阿里小微金融國內事業群樊治銘此前對外喊話:《支付寶錢包》8.0是《支付寶錢包》新的開始。
理財:余額寶與理財通之爭
2013年6月13日,余額寶正式上線,而在五天之后,第100萬個余額寶用戶就此誕生。在度過小心翼翼的試探期之后,余額寶用戶數量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額寶用戶數量達到了4?303萬人,超過半數用戶通過手機操作余額寶,余額寶也儼然成為了《支付寶錢包》中的拳頭產品。讓人不由驚呼:移動理財時代已經到來!
而正當人們紛紛猜測,在天弘基金入駐余額寶之后,下一個入駐余額寶的貨幣基金為何的時候,總裁樊治銘表示,阿里在貨幣基金方面將不再和其他基金公司合作,天弘將是余額寶唯一投資管理人。這意味著天弘基金將獨享這一留存規模近千億元的貨幣基金蛋糕。而根據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CEO彭蕾的解釋認為,這是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
在傍阿里巴巴這棵大樹的路徑被封鎖之后,可想而知許多貨幣基金單位就將目光投向了微信支付,而最近微信支付也隨之推出了理財通服務。從近日來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來看,理財通的年化收益率略高于余額寶,但是就靈活性上,卻遠遠不如余額寶可以被直接應用于網購功能上。對此理財通的解釋是不支持支付和轉賬只是為了能夠提高用戶賬戶資金安全。
在便捷與高收益和安全之中,用戶會如何選擇雖然猶未可知,但毫無疑問,無論是余額寶還是理財通都將對傳統銀行活期存款業務產生一定的沖擊。
誰能贏得這場戰爭?
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心里都清楚,誰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勝利,誰就能夠主宰未來移動支付領域,那么從目前來看,誰更占優勢呢?互聯網金融門戶在線理財觀察專欄作家康寧認為,在這場大戰之中,真正受到沖擊的并非是《微信》或者《支付寶錢包》。因為他們的用戶數量都在億這個層次上,已經遠非其他手機APP可比。
目前移動支付領域需要面對的問題是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老五遭殃的局面,第三方支付想要作為獨立APP參與市場競爭已經沒有機會。電商領域、基金系手機APP雖然還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卻無法覆蓋“億”這個層次的用戶。隨著《支付寶錢包》8.0的發布,移動金融領域的競爭只會更激烈,留給其他小公司的創業機會和傳統金融機構轉型的事件會越來越少。2014年這個互聯網金融二年,注定是血流成河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