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如今已經不會再有太多用戶會在家里拿著話筒對著音響高歌,但卻已經有很多的用戶習慣回家之后,輕易地將智能設備與無線音響連接,愜意地聽上一曲。
顯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音響行業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不管是產品創新還是市場規模,都已超出了傳統的認知。其中,一直走在國內音響行業前列的奮達就做出了不俗的貢獻。不妨讓我們來聽一聽奮達科技總裁CEO汪澤其的聲音。
關于國內市場
雖然是一家國內的民營企業,但奮達的主要市場一直都在北美。或多或少,這對國內用戶的需求照顧得稍顯不周。2014年,汪澤其承諾,奮達將更加注重國內市場。
楊周:汪總,您好。首先,您能向我們的讀者打個招呼么?他們之中也有著很多奮達的忠實擁躉。
汪澤其:大家好,給大家拜個晚年。
楊周:過去一年,奮達推出了諸如天鵝這樣廣泛好評的無線音響。新的一年,奮達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可以簡單透露一下嗎?
汪澤其:眾所周知,迄今為止奮達的主要市場一直還是在北美,國內市場占公司整體收入比例比較小。我們的很多產品都是在美國熱賣后,國內不少人問起來才了解。2013年全球賣得最好的10大音響中,其中就有幾款是由我們設計和制造的,技術優良,工藝精湛,質量過硬。
2013年,國內推出的天鵝注重工業設計,是我們的一個嘗試,反響熱烈。我們一開始不太有把握能賣多少,供應鏈預測做的比較保守,后來發現受歡迎程度超出我們預期,曾經有一段時間,不少朋友、用戶和粉絲不斷在我的微博上留言,這里天鵝缺貨了,那里又要等了,我也感謝大家的熱心,同時又覺得有點尷尬。
2014年,我們針對國內音響市場的策略將有一些改進,其中包括把在美國受到廣泛好評的部分高品質產品放到國內來,并根據國內的偏好進行外觀和體驗方面的優化。
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浪潮
沒有僅僅局限于音響領域,身處于移動互聯網時代,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的奮達顯然也嗅到了智能穿戴設備的巨大市場。當然,還有著隨之而來的智能家居領域。在汪澤其的帶領下,已投身其中的奮達,不僅擁通過摸索得到的寶貴經驗,還擁有了自己的優勢,更已經在北美市場蓄勢待發。
不過在國內,奮達的擁躉還需耐心等候。
楊周:不久前的CES2014,奮達也展示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2014年,奮達將在這個領域全面發力么?
汪澤其:對。智能穿戴設備是奮達的主力產品線之一。我們將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核心領域重點突破,對該領域涉及的一些關鍵技術,例如超低功耗處理系統設計、超低功耗藍牙、軟件與云服務架構設計,還有一些特殊的工藝和材料,我們都有不少心得。
奮達做智能穿戴設備有自己的邏輯和戰略。我們未必要在國內推出自己品牌的終端。我們要做的是產業鏈中很難做、相對比較有價值的那部分,服務不同客戶。
楊周:此外,關于智能家居,奮達也有著自己的理念。您能介紹一下么?
汪澤其:這個要看具體市場和技術。對于國內市場,除了與娛樂相關的智能家居,其他智能家居在2014年還看不到廣泛應用的跡象。國內家庭受居住面積等因素的影響,集中控制的極少。而智能家居在美國的發展速度要快很多,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美國的居家條件和國內差異很大。但不管在美國還是中國,家居智能化只是時間問題。
奮達對智能家居的布局主要在兩部分:1.無線連接能力;2.內容。其中,無線屬于技術中比較有難度的部分,也是奮達的核心專長之一。而內容能夠增加粘性,屬于商業模式布局的范疇,這有個過程。
楊周:當然,漫步者和惠威等電聲企業也對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抱有興趣。相比同行,您認為奮達最大的優勢在于哪個方面呢?
汪澤其:無論是智能穿戴設備還是智能家居,和音響體系在技術、理念、生態、供應鏈、人才和文化,以及客戶和消費者的認同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別,想要做好這些方面,很難一蹴而就。
通過幾年的磨練,奮達在以上這些方面已經做了大量準備,既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也有更多從失誤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如果其他企業今天要進入這個市場,恐怕或多或少也要經歷奮達已經走過的路。
這條路很有意思,但也很艱辛。
關于未來的發展
“能入世,能出世,放眼世界,才能在變幻莫測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謀求更大的發展。”采訪臨近結束時,汪澤其用了一句頗具哲學意味的話語來詮釋他的某些理念。這句話,就如同他欣賞的網球選手李娜的某些話語。或許在他看來,管理企業的理念就如同做人的理念一般。而在李娜斬獲澳網之后,汪澤其也將這些話語分享給了大眾。
楊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作為一個已經上市的民營企業,若要謀求更大的發展,您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汪澤其:與時俱進。對事物的判斷分析,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能入世,能出世,多放眼世界。移動互聯網不可阻擋,道理誰都懂,但每個企業做的事情應該各有側重,人云亦云是死路一條。
楊周: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祝身體健康,工作順心。
汪澤其:謝謝。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我的新浪微博(@汪澤其)繼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