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高
用失敗積攢經驗
2011年2月,一名叫陳華的年輕人從阿里巴巴離職,打算著自己創業,闖出一番天地。這時的他并不是“光桿司令”,在他身邊已經聚集了一幫來自于酷訊、阿里巴巴和開心網的人。這些人和陳華一樣年輕,經驗豐富,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有著濃烈的創業激情。
陳華的創業就這樣開始了,一開始,他們打算做一個定位于電商導購的促銷網站。于是,2011年9月,最淘網上線了。上線之初,陳華細心滿滿地想干一番大事業。不過,這次創業卻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滑鐵盧。“互聯網的流量太過集中于幾大網站,而購買流量的代價又太高,所以最淘網并沒有達到我們起初所設想的爆炸性增長預期。”陳華這樣回憶到。上線兩個月后,由于發展不如預期,最淘網被拋棄了。
團隊差點散了伙
失敗并不意味著結束,陳華帶著他的團隊開始重新尋找一個“靠譜的”產品方向。這一次,他們沒有打互聯網的主意,而是將目光緊緊盯住了移動互聯網,因為:“我們無法跟互聯網巨頭搶生意,而移動互聯網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卻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在那時,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市場前景還相當廣闊。可是,要在其中找到一個“靠譜的”產品方向談何容易。
思來想去,有人提議“做一款普通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唱歌并分享的App”。在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子,可是在當時,這個提議一經推出就遭到了團隊成員眾口一詞的反對。反對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有兩條可謂切中要害:第一,這個團隊“既沒有做過音樂,也沒人唱歌好聽”。第二,“為什么用戶要聽一個陌生人唱歌?他又不是明星。”于是,這個現在看來如此有前途的點子在當時被PASS掉了。
而后,團隊成員提出的方案“提出一個,否決一個”,仿佛走入了一個死循環,團隊也在這個死循環中瀕臨崩潰。當團隊領導者陳華終于下定決心,轉向唱歌App這個還算“靠譜的”方向時,但他仍然無所說服團隊的所有成員。于是,在2012年春節前的一次碰頭會上,有位工程師突然對陳華和團隊的其他成員說:“如果這個方向再不成功,我們就散伙吧!”
兩個月就出了產品
有了確定的方向,2012年春節后團隊開始研發產品。由于無法說服所有人這是一個“靠譜的”方向,所以在研發之初,陳華自己也有些提心吊膽:“沒什么對與錯,往這個希望最大的方向盡力吧!”
一旦開始研發就要傾盡全力,這是所有團隊成員的共識。可是,由于團隊成員都不會,起碼是不怎么會唱歌,所以在聲音的錄制和音效的控制上,所有人都費盡了心思。為了讓“這款App的聲音處理達到初級錄音棚及專業歌手接受的水平”,工程師們查閱了海量的相關資料和理論知識,甚至專程跑到唱片公司去請教,去學習。
除了在聲音處理面大費周章,在App的附加功能上團隊成員同樣一點也不馬虎。眾所周知,《唱吧》是一款以唱歌為載體的社交類App,但是在研發過程中,陳華力主加入的社交元素卻在團隊內部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但陳華還是頂住了來自團隊內部的壓力,毅然加入了豐富的社交元素。同時,作為一個“大俗人”,陳華將喜歡被圍觀夸贊和有明星夢的女孩作為《唱吧》最主要的剛性需求用戶,他笑言:“她們來了,一些喜歡看美女的宅男自然就來了。”
在經歷了無數的困難之后,《唱吧》于2012年5月31日在蘋果商店正式上架,從創意到完成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四天就火了
產品上線了,下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接踵而至:怎么才能讓產品得到用戶的認同,迅速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經過縝密討論,團隊拿出了一個可行性非常高的方案:只支持微博、QQ和人人網等社交賬號登錄。這樣做只有一個理由,借助三者龐大的用戶群,實現一傳十、十傳百的病毒式傳播。同時,團隊在《唱吧》正式上線前就已經提前規劃好了幾個月內的發展路徑,包括了幾月上線,什么時間點推出新版本,模仿者出來后怎么辦等問題。
雖然有周密的準備,但是《唱吧》的火熱程度仍然出乎所有團隊成員的預料。在蘋果商店上線僅僅四天,《唱吧》就沖到了免費金榜的第一名。隨著用戶數量的迅速增長,團隊的成員卻隱隱感到危機正在來臨。果不其然,上線一段時間,用戶才幾百萬的時候,一大堆競爭對手冒了出來,而且來頭都不小。創新工場投資、李開復力挺一款名為《愛唱》的App,小米推出K歌App《米吧》,李學凌的YY做了個《微唱》,人人網推出《人人愛唱》,9158也推出了類似的手機K歌產品。
面對這些強有力的競爭者,團隊成員在簡陋的辦公室里進行推演:“如果我是競爭對手,打死《唱吧》需要幾個步驟?”通過推演,團隊明確的發展方向:開發新功能。其時,新生的《唱吧》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產品不穩定,諸如閃退和聲音伴奏對不齊等問題層出不窮。不過,團隊成員頂住了壓力,因為“如果一開始全力去解決質量問題,穩定是穩定了,但人家開發出新功能后,用戶全跑了,損失更大”。
2012年9月,《唱吧》推出了“合唱”功能,僅僅幾天之后,競爭對手的產品中也出現了類似功能。這一情況讓團隊成員驚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未雨綢繆,要想在蘋果漫長的審核周期中搶占先機宛如癡人說夢。還好,他們領先了。2012年11月,《唱吧》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徹底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此后,《唱吧》在用戶數量瘋長的同時,也得到了不少專業藝人的關注。韓紅在其個人微博中上傳了其利用《唱吧》錄制的《我的歌聲里》和《獅子座》等有別于其演唱風格的歌曲,宋丹丹也曾為兒子用《唱吧》演唱的《親密愛人》打氣喝彩。演員王珞丹,主持人李晨、王冠和吳佩慈等也在《唱吧》里發布了自己的K歌作品。這些明星的光環更帶來了大量的人氣,直至2013年底,《唱吧》總用戶數過億,每月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在國內,除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產品能夠擁有數億的海量用戶,在移動互聯網創業領域,這樣的產品可謂鳳毛麟角。
在摸索中不斷前進
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體,《唱吧》可算是在移動互聯網這片熱土中生根發芽。在上線的一年多時間中,有不少風投慕名而來,《唱吧》的規模和實力也日益壯大。不過,這樣的成功卻埋藏著深深的隱憂。
想要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中生存下去,一款用戶數龐大的成功產品顯然是不夠的,如何實現盈利才是重中之重,這關系著《唱吧》未來能否走得更遠。在盈利方面,整個團隊做出了很多努力。2012年8月,在用戶數突破千萬之后,《唱吧》的發展遭遇了瓶頸,打榜吸引力下降,用戶開始流失。為此,團隊經過幾天的刻苦研究,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原來,僅有一個全國榜單已經不夠用,絕大多數用戶因上不了榜單,成就感和滿意度會下降,就會轉投競爭對手。于是,《唱吧》適時的推出了一種層層連接的城市榜單,用分地區榜的方式把用戶打散。同時,在用戶的層層打榜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種盈利模式—虛擬物品。
除了虛擬物品之外,團隊還在開發其他的商業模式。近一年來,陳華經常全國各地跑,把通過《唱吧》打榜選出來的選手送上"好聲音"、"夢之聲"和"最強音"???等娛樂節目的舞臺。除此之外,《唱吧》還組織了數次K歌大賽。這樣的比賽在調動用戶的積極性的同時還能提升品牌形象,甚至拉到贊助商的投入。其他還有諸如會員模式等一系列方式,正在幫助《唱吧》更有力的發展。
當然,這些方式還遠遠不夠。據陳華透露,2014年春節后,《唱吧》還將推出新版本,產品會推翻原有的打分系統,提供一個全新的更加精準的專業打分系統。用戶還可以自動校準音準,支持練歌直到滿意為止。為此,團隊專門找資深音樂人研究了算法,分數高的音準更好,未來還會推出基于打分的比賽。
與此同時,團隊還在和游戲公司、線下KTV洽談,希望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商業模式。甚至,在《唱吧》用戶數突破一億時對外公開宣布的“電視版唱吧”也在研發和測試中。
面對這些成績,陳華和團隊的成員都十分清醒。“我不確定自己的創業路是否已經成功,畢竟離賺錢還很遠,公司沒有上市,未來怎么樣還充滿變數。怎樣讓產品長期的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我面臨的挑戰還很大。”陳華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