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恒山 徐嵐 楊書林



分析2014年全國各地的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理綜試題,生物試題題型基本保持不變,試卷整體上延續和發展了“注重基礎知識,突出考核能力,體現基本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指導思想,強調以知識為載體,以能力考核為核心,以多種題型為工具的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命題趨勢。
物理:分析考綱 把握趨勢科學備考
山東高級教師 付恒山
2014年物理考試大綱正式頒布后,備受各界關注。盡管近幾年自主命題的省市隊伍在擴大,但都將依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考試大綱》,并結合各地教育改革的實踐和地方特色進行命題。《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復習備考的總則和依據。下面結合最近兩年的高考試題和2014年的《考試大綱》進行分析,總結命題規律,預測命題趨勢,合理制定備考策略。
一、重要考點的分值統計
從上表可以看出,有些考點在近兩年高考中屢次出現,而且分值較高,如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定律、電場、電磁感應等;有些考點直接考查的頻率較低,這些考點多和其他考點綜合考查,如直線運動規律、機械能、電路、交變電流等;對于實驗的考查較為穩定,考查兩個實驗題,第1個為力學實驗,第2個為電學實驗,分值為15分。
二、命題規律和趨勢
2014年物理考試大綱承襲近年的考綱風格,以穩定為主,局部微變。高考物理試卷注重考查考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強調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重視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注重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
研讀2014年的考試說明。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做出預測:
1 從知識范圍上看,仍以主干知識的考查為主,即力學和電磁學。力學考查的重點是牛頓運動定律和功能關系;電磁學考查的重點是靜電場的性質,電學實驗的分析、設計和計算,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力、能問題。
2 從研究方法上看,建立物理模型,尤其是運動模型,是必考的方法。重力場中的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在電磁場中都能找到同類模型;在近年熱點題型——多物體多過程問題中,運動模型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能夠使考生從宏觀的高度上駕馭全過程。
3 從基本技能上看,受力分析是研究一切力學問題的基礎,將是必考點。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題的基礎,它貫穿于整個高中物理階段。無論力、電、熱。對物體的受力分析貫穿于整個力和運動的關系研究中。這也是考生應該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
4 從實驗考查上看。實驗原理的理解、創新實驗的設計、處理實驗數據的技能等都是必考點。力學實驗的考查往往是設計型的,不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傳統實驗;電學實驗的考查重點集中在電阻的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測量這兩個實驗上。
化學:2014高考化學預測與備考攻略
江蘇省高級教師 楊書林
2014全國新課標化學考試大綱、考試說明與去年比沒有變動,其他部分地區的考試說明中有少許知識點微變,但總體上的考查范圍、考查內容、能力要求、試卷結構、命題方式沒有變化。所以,2014高考仍會注重基礎知識考查,注重信息獲取與加工、化學試驗探究、從化學視角分析解決問題和化學思維等能力的考查。
一、命題趨勢和變化
1 考點變化
2014年,全國部分地區的考試說明修訂了個別考點,使其描述的知識點更明確,更貼近近幾年考試的實際。考點修訂后與高考命題的實際更相符,是對高考的命題現狀的肯定。如江蘇考試說明中有如下調整:“能正確表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改為“能用結構簡式等方式正確表示簡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能判斷并正確書寫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改為“能根據給定條件推斷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刪除了部分與化學生活有關的常識性知識點和部分空洞的語句。
2 從樣題去留中看命題趨勢和變化
樣題是備考的標桿。所以考試說明中樣題調換與保留值得研究。新課標樣題題型示例中增加了3道選擇題和6道非選擇題,選擇題例7為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圖象題,例8為電化學原理題,例9為化學實驗題;非選擇題例22、23、25均為化學工藝流程題。例24為化學反應原理綜合題。例26為物質結構與性質題(不需要推斷元素),例27為有機推斷與合成題,考生在復習時要把這部分作為重點認真復習。
新換樣題一般是為了說明與肯定新的命題思路與方向,通過樣題變化來支持、鼓勵2014年高考命題組繼續沿著這些思路命題或繼續創新。解讀樣題不能只看考點,更要看考試方向與難度變化,如北京2014考試說明化學部分新增樣題中涉及到的2013年高考試題:
結合樣題中2010、2011、2012的高考題不難發現。選擇題難度基本穩定,注重基礎與原理、應用,非選擇題除考查原理外,注重實驗與探究,注重能力考查,難度不會太易。因為樣題中也不乏難度系數較高的試題。
樣題中保留的陳題說明還代表某一方向。在2012、2013新題中還沒有能夠替代,在使用這些試題時,主要要關注其命題方向。
二、備考攻略
1 注重基本原理、基礎知識的落實
選擇題一般考查基礎知識與應用,主要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基本能力,難度不會很大,但要求考生有扎實的基本功,最關鍵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花一點時間思考與整理基礎知識也許比做題海更有效果。原理中平衡題、電解質、電化學為重點考查內容。考查形式有向圖表、向實驗、向新情境、向組合題發展的趨勢。
生物:夯實基礎 凸顯能力
江蘇高級教師 徐嵐
高考生物命題堅持考查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但是減少了記憶性試題,同時強調知識之間的交叉、滲透和綜合,全面考查學生素質的發展方向。高考命題由于不斷的改變設問角度和設問方式,做到了推出陳出新,常考常新,雖然看似年年不一樣,但其實質、原理還是來源于教材(課本)。
一、命題趨勢和變化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10和2012年高考中必修3占的比值最大,分別為32分和42分;2011年高考中必修1占的比值最大,為44分;這3年中對必修2內容考查都較少。但是,2013年的高考中,必修3個模塊的分數分配趨于合理,都接近平均分25分,與教學時數相統一。所以,2014年在必修3個模塊的學習中要均衡用力。
2 2010~2013新課標卷知識比重
由數據可見細胞代謝、遺傳變異、生命活動調節、生物與環境等經典學科主干知識年年考。非主干知識輪流考。如細胞代謝在整個生物學試卷中的分值都很大,尤其是新課標全國卷Ⅱ和廣東卷中細胞代謝分別占到生物全卷的26.7%和27%。但試題由對某個單一知識點的考查向多個知識點綜合考查轉向。考查的知識面更廣泛,在知識點的整合、情景的新穎、靈活應用能力等方面進行突破提升。
3 高考命題走勢分析
(1)題情清晰,閱讀量小
2013年各地理綜試題生物部分的題干信息簡明,閱讀量不大,一般都是直入主題。選擇題大多為“有關的說法,正確(或錯誤)的是”,重點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識記和理解。
(2)弱化記憶、強化能力
從近五年理綜生物卷來看。學生答題障礙主要表現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2013年高考中更側重以文字、圖、表格和曲線等多種形式呈現相關的信息,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及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例如,新課標全國卷I第29題的第(2)(3)(5)題、30題的第(2)題、31題的第(2)(3)(4)題,這3道題均以實驗為背景設置問題情境,題型新穎、材料陌生、構思別致、思維量大,強調學科內知識的內在聯系。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實驗與探究、獲取信息和綜合運用等能力。考生解答這3道題時,必須認真閱讀題干的文字信息以及圖形信息。從中提取、加工和處理有用信息。將信息與實驗相結合才能解決題目問題。
(3)知識點綜合性增強,覆蓋面加寬
有的試題很難分清是屬于哪一部分內容。往住一個選擇題既有必修1的內容,又有必修2的知識,甚至必修、選修模塊都有涉及。如新課標全國卷I第2題,4個選項均涉及必修1有絲分裂和必修2的減數分裂;北京卷第5題“關于高中生物學實驗的基本原理,敘述不正確的是”,選項涉及必修1的質壁分離知識及選修1的DNA的提取與PCR技術的知識。
(4)難度較平和、考生易解答
從難度上來看總體適中,并且試題過渡平和,適合多數考生順利開展分析思考和問題解決。選擇題多以教材中基本知識為主要分析點,有利于考生在理綜考試中迅速上手,準確理解;有關實驗的內容以文字材料、坐標圖等形式呈現。內容接近日常練習題。但也需要注意偶爾會出現難度加大的情況,如2013年廣東卷。
二、備考攻略
1 立足教材,夯實基礎
課本是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這需要同學們以課本為藍本。對于考綱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逐一理解和掌握。此外,要特別關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內容,因為對比課標版教材與大綱版教材可以發現,課標版教材的許多內容在正文中沒有表述,而是以小字、思考與討論、插圖和技能訓練等形式來呈現,這些內容的考查在近些年的理綜生物高考中常常出現。
2 抓核心和主干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高考試題注重對生物學知識內在聯系的考查。體現了《考試大綱》中“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要求。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能建立以某一個核心概念為出發點,串聯各章節中與它相關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從而帶動一般概念的復習。例如。以蛋白質和核酸為出發點可以把細胞的化學成分、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遺傳和變異、生命的起源等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找出彼此間的內在聯系。
3 培養圖文轉換能力
高考生物學試題中考查圖文轉換能力的試題一直保持較大比例,因此,考生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培養自己的圖文轉換能力。首先要從認識教材中的圖形入手,增強感性認識,把握好圖象的涵義和要求,提高識圖能力。其次通過圖表、曲線及文字信息的交互處理,強化圖文信息轉化試題的訓練,增強準確獲取圖文信息及圖文轉換能力。
例1 (2013課標卷I)示意圖甲、乙、丙、丁為某實驗動物感染HIV后的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從圖甲可以看出。HIV感染過程中存在逆轉錄現象
B 從圖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機體能產生體液免疫
C 從圖丙可以推測,HIV可能對實驗藥物a敏感
D 從圖丁可以看出。HIV對試驗藥物b敏感
【解析】據圖甲可知,HIV病毒由RNA到DNA,是由逆轉錄完成的;據圖乙可知,HIV入侵后有抗體產生,說明有體液免疫發生;注入藥物a后,T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推出藥物抑制了病毒的增值,減少了對T淋巴細胞的破壞,T淋巴細胞不斷增殖的結果:加入藥物b后,HIV病毒上升,說明HIV對該藥物不敏感,D錯誤。故選D。
【考點分析】本題通過逆轉錄、免疫等知識,考查學生對特異性免疫過程的識記、理解、應用能力及識圖、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4 提高準確解答實驗題的能力
在高考理科綜合考試中,實驗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突出“實驗與探究能力”這條主線。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其分值比例逐年上升。“得實驗者得理綜”,因此,注重復習實驗,同時講解實驗題的解題方法與題型訓練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考復習中。由始至終都應該充分重視生物學實驗。實驗題的解答,其規律性很強,只有掌握了基本規律、基本原理,方能準確解答實驗題。
5 加強應試技巧的訓練,提高應試能力
同學們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要慢慢學會總結解題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做練習時,首先要進行認真的審題,找出題干的關鍵詞,剔除干擾信息,挖掘隱含條件;其次準確定位知識點;最后選擇用專業術語和題干信息去完成解答。另外,還要針對不同的題型進行針對性的技能訓練。生物學高考試題有兩類題型——選擇題(單選)和非選擇題,選擇題可根據不同的習題進行對比分析法、排除法和逆向思維法等方法訓練;對非選擇題要學會審題。并在審題的基礎上言簡意賅地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