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典園林中的意境通常指造園者對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煉,在景象上寄托以某種精神情感,然后加以引導和深化,使觀賞者在游覽觀光時,觸景生情,產生共鳴,激發聯想,享受審美的愉悅,是達到景外之景、景中有象的一種聯想境界。文章通過對東湖公園東區景觀環境的設計進行分析,研究現代園林文化意境的營造。
關鍵詞:文化;意境;東湖公園東區;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4-0010-04
收稿日期:2014-01-13
修回日期:2014-03-17
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in traditional gardens usually refers to typical generalization and abstraction of scenery.By reposing some emotion on the scene and strengthening the emotion,itmake the viewermoved by scene and enjoied the aesthetic pleasur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peoples associ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landscape design of eastern East Lake Park, and researches o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modern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ultural; Artistic conception; Earstern east lake park; Landscape design
引言
意境,是借助某種具體形態所達到的一種意蘊和境界,即賦予園林景觀以靈魂。意境,是游人與景觀交流而后產生的一種感受,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境界[1]。
文化意境的形成以空間境象為基礎,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效果,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2]。
中國古典園林意境與詩、畫等藝術的意境是同質的。古典園林的意境可理解為:通過造園者對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煉,在景象上寄托某種精神情感,然后加以引導和深化,使觀賞者觸景生情,產生共鳴,激發聯想,享受到審美的愉悅,達到景外之景、景中有象的一種聯想境界。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揚州的“四橋煙雨”以及滄浪亭的“明月清風本無價,近山近水俱有情”等[3]。
現代景觀設計是建立在古典園林理論和技藝的基礎上的,園林的意境產生于造園前,也存在于園林景物的創造過程中,起指導作用。通過園林景觀的營造,景點景物將被賦予了一定的精神內涵。下面通過對東湖公園東區景觀環境進行分析,研究現代園林文化意境的營造。
1文化背景與公園現狀
深圳市東湖公園毗鄰深圳水庫,原名“水庫公園”,始建于1961年。1966年正式向社會開放,1984年經深圳市政府第42次會議研究決定,正式改名為“深圳市東湖公園”。公園位于深圳市東部,毗鄰深圳水庫,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公園現有4個出入口,本例涉及的是公園東大門,位于公園東部西嶺山地山脊南端,南臨羅沙路。東部園區大部分為山體,主要山脈為南北走向,北與梧桐山相接。山體林木蔥翠,郁閉度較高。山體西側地勢低洼處天然匯聚成一處水塘,依山流淌,周圍環境幽靜、草木蔥蘢(圖1)。
2規劃理念與文化內涵解析
東湖公園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靜可觀山、動可觀水,既具有優美獨特的自然景色,又蘊涵源遠流長的歷史人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畫眉斗雀比賽和菊花展是公園的傳統項目,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
因此,根據公園的地理位置、現狀特色及文化淵源,將東部園區定位為服務于周邊居民,以“自然、生態、野趣”為特色,以健身、休閑為主,兼具登山、自然觀光功能的片區。并提出景觀規劃的理念主旨:菊韻·隱趣·都市山林(圖2)。
2.1“菊韻”
菊花有“秀麗風雅”“堅貞高潔”“幽思感懷”之美名,所謂“秀麗風雅”是指菊花品種繁多、色澤妍麗、神韻秀雅;“堅貞高潔”指菊花迎霜耐寒、不趨世俗的高潔品質;“幽思感懷”指菊花常用于表達懷古思今、感念友人之情。
東湖公園歷史悠久,品菊賞菊的傳統更是源遠流長,金秋菊展深受市民喜愛。可在園中延續其特色,景觀以菊為題,使游人陶然忘情于東湖公園菊花的風神清韻、傲骨晚香之中。
2.2“隱趣”
菊為花中隱士,飄逸出塵。自古便有陶淵明歸隱田園,采菊東籬下的佳話。終日在都市中忙碌的人們,內心甚是渴望一片歸隱的凈土。
2.2.1“身”的歸隱 在公園東區營造山林、湖溪、田園等多種場所,使游人體驗到隱于山水、田園的生活。
2.2.2“心”的歸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本規劃的主旨。公園東區融入周邊的社區,社區居民可盡享自然野趣所帶來的愉悅感受,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心境。
2.3“都市山林”
東湖公園處羅湖中心區,毗鄰深圳水庫,東連梧桐山,鬧中取靜,為不可多得的都市山林。而公園東區更是山環水抱,靜謐幽深。人們可在此樂山樂水,親近自然,融入自然。
在飛速發展的都市,一份自在與寧靜、恬然與從容的心境是城里人所渴求的。本次規劃的設計構思正是著眼于這樣的考慮,設計者希望利用東湖公園東區的生態山林,創造出“都市人的心靈伊甸”。因此,東區的設計從生態保護、生態設計及生態活動三個方面出發:
2.3.1 生態保護 山林的撫育和更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為人和動物營造和諧共處的環境。
2.3.2生態設計 保留規劃區內場地肌理和歷史脈絡,梳理與彰顯這種自然原生與歲月沉淀相得益彰的美感,并加以提煉,使其與規劃中的景區有機融合。
2.3.3生態活動 包括生態觀光(如漫步、賞景);生態休閑(如垂釣、泛舟、健身、聚會、交流);生態體驗(登山、郊野活動、自然觀察、思考)(圖3)。
3景觀特色與文化主題構思
東湖公園東區以生態山林為背景,以寬闊的水面為景觀重點,以菊花的風神雅韻貫穿全園,以古樸雅致的亭廊點綴其間,形成了集山林、湖水、溪澗、花海于一體的生態景觀,凸顯“清”“幽”“秀”“雅”的景觀特色。
山林蔥郁之“幽”:以原有生態山林為基礎,優化植物配置,保留歷史脈絡和原生態美感,營造出幽深寧靜的山林歸隱空間。
湖水溪澗之“清”:規劃以廣闊的湖面為中心,利用地形營造清靈爽凈的跌水、溪澗景觀,為游人提供親水樂水的休閑地。
石韻花海之“秀”:以絢爛的花階、花海、花帶烘托公園歡樂祥和的氛圍,以古樸的石景點綴其間,更顯菊花之秀麗雅致韻味。
亭廊園建之“雅”:以小巧實用的亭和連廊為主要園建,采用天然材質,融入古雅之風,為游人提供休憩庇蔭之所(圖4)。
4景觀設計與文化元素
根據公園的性質和目標,在滿足游客不同需要及公園本身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將東湖公園東區設置為四個區域,分別為入口景觀區、生態觀光區、生態休閑區和生態恢復區。同時,設計充分利用了現狀資源條件及景觀特色,提煉四個景區的文化內涵,分別為菊韻流芳景區、翠嶺幽思景區、漣湖映秀景區、和景觀(生態)林景區。
4.1菊韻流芳景區
景區位于中部地勢平坦區域,規劃采用大面積的鋪裝形成入口主軸廣場,以置有“歡迎”雕塑的廣場為中心景觀,兩側以植物造景為主。景區提取菊花之“堅貞高潔”作為主題,以大尺度的廣場、綠化形成優美大氣的景觀,其間點綴雕塑、景墻、小品以歌頌菊花傲霜凌寒、不趨世俗的高潔品質。
植物選擇以芳香植物為主,結合原有地形及現有植物,營造出自然大氣的景觀效果。植物選擇主要有:四季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Everafl orus、雞蛋花Plumeria rubra 、含笑Michelia fi go、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等。
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綠島迎賓和菊韻廣場。
4.1.1綠島迎賓 景點利用原有開闊地放置歡迎雕像,形成東湖公園特色景觀。保留現有的多片綠地,進行微地形設計并通過多樣的植物種植形成漂浮的綠島景觀(圖5)。
4.1.2菊韻廣場 景點為東區主要集散地,因而保留了開闊場地。在場地中心位置設計以地景鋪裝方式形成菊花紋樣。周邊設置主題景墻小品形成趣味穿行空間(圖6)。
4.2漣湖映秀景區
景區位于北側天然匯水區,規劃將原有水塘擴大,形成廣闊的湖區。尾部延伸為溪澗景觀,僅在外側設置汀步與平臺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內側與山體交接處不開發,以保持其幽靜野趣的特色。湖前開闊地是廣場、草坪、緩坡、林地相結合形成的優美和諧、自然野趣的生態休閑區。景區提取菊花之“秀麗風雅”作為主題,以菊與風、月、竹、石等形成富有意境的休閑空間,帶給游人多樣的游憩體驗。綠化結合景區休閑、野趣的氛圍設計,以開花、水生植物為主,采取喬灌木自然配置,營造植物生態組景,體現自然、休閑、野趣的效果。植物選擇主要有:黃花風鈴木Tabebuia chrysantha、紅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柳樹Salix babylonica、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梔子、龍船花Ixora chinensis等。
主要景點有修篁弄影、藝菊長廊、芳叢雅徑、生態棧道、蘆溪探幽等(圖7)。
4.2.1修篁弄影 廣場中心設置翠竹種植池與竹凳,形成雅致的休憩空間。
4.2.2藝菊長廊 廣場一側設置長廊,主要展示菊花的品種與栽培方法。
4.2.3芳叢雅徑 在疏林草地間設置蜿蜒小徑,種植各色野菊花,其間以塊石點綴,形成自然野趣的景觀。
4.2.4碧波釣趣 此處三面環山,湖水澄明泛影,風景清幽爽凈。沿水面設置平臺和廊架,便于游人垂釣休閑,怡情養性。
4.2.5生態棧道 湖岸采用自然駁岸,種植多樣水生植物,通過植物造景形成幽雅意境,其間設親水棧道,游人穿行其間可體驗自然野趣。
4.2.6蘆溪探幽 利用地形將水引出,并利用植物引導視線,豐富景觀層次,使游人沿水溯源,欣賞幽深的山林溪澗景觀。
4.3翠嶺幽思景區
景區位于東側山林地帶,規劃保留大片原始山林,僅有少量登山道供游人休閑健身、漫步賞景,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蔥郁植被營造出翠嶺疊嶂、靜謐幽雅的生態觀光區。景區提取菊花之“懷古幽思”作為主題,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借詠菊抒發思親念友、嘆古感懷之意。廣場園建采用了天然材質,體現古樸之風,配以詞賦典故,凸顯風雅古韻。
增加從廣場和湖區出發的上山路徑,從而增強各景區之間的聯系,豐富了游覽路徑;根據沿線景觀地形,設置不同主題的路線(健身徑、緩跑徑、登高徑等)以滿足游人的不同需求;豐富種植層次,營造景觀氛圍,采用多種材質增強美感。并在視野開闊處設置觀景平臺,便于游人遠眺園景、山景和水庫風光。山體中兩個古典園林風格的觀景亭可保留,并結合地形地貌改造原有場地,形成放飛亭、沁心亭、觀瀾臺三個景點。
綠化結合景區登山游賞、健身的功能,在植物種植上,除保健植物外,還可結合休息平臺設計種植開花及聞香植物。既起到優化原有速生林的作用,又可以為游人提供養生保健的優美環境。
4.4景觀生態林區
該區域為景觀(生態)林景區,主要是恢復生態,營造景觀生態林。可栽種具有季節性變化的植物,形成色相明顯的景觀,如大片補植山烏桕Sapium discolor、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 uum、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色葉植物,在葉色變紅的季節產生層林盡染的效果。在高壓線下規范區域內部不種植高大喬木,在高壓線的檢修道兩側種植簕杜鵑Bougainvillea glabra綠籬來阻止游人進入。
5結語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現代景觀設計若是只注重科學而脫離意境,就等于人失去了靈魂和思想,無法體現出這個時代的特征和文化內涵。東湖公園的規劃崇尚自然、生態,充滿野趣,是市民可參與、可體驗的公共空間。同時設計根據公園的歷史和定位,植入“菊韻·隱趣·都市山林”的文化元素,使園林景觀的亮點呈現于游人眼前。現代園林意境的創造便是把園林與相關學科、藝術、技術等聯系起來,植于更為深厚的歷史與現實土壤中,才能更好地表現自己的歷史特征和文化特質,成為具有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的園林作品。
參考文獻:
[1] 陳春華.意境與空間境象[J].時代教育,2013(2):12-13.
[2] 羅昕.此“境”非彼“境”——談王國維“境界”與“意境”的差異[J].青年文學家,2011(9):7-8.
[3] 盛翀.江南園林意境——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方式[J].江南建筑文化叢書.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12):14-15.
作者簡介:
王艷(1983- ),女,河南人研究生,中級工程師
E-mail:1571397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