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食管是機體內承上啟下(上連口腔下接胃)的“交通要道”,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0厘米,卻擔負著輸送食物、水分等重要任務。假若這一通道發生問題,特別是若引發炎癥、梗阻、食管癌等嚴重病變,則會直接威脅我們的生命,因此,每個人都應加強對食管的養生保健。
食管有疾患時的主要表現
吞咽困難或疼痛食管是一根彈性極強的軟管,假若它的彈性變差,或括約肌的功能失調,阻礙食物的推進,致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及時輸送到胃中,患者會有食物“卡”在食管、感到梗塞的感覺,這就是吞咽困難。食管的炎癥,特別是病理性擴張,則會引起較劇烈的疼痛。若食管壁上的小潰瘍不斷愈合又不斷形成,最后就會形成食管狹窄、吞咽困難。
胸骨后的疼痛或灼熱感這種表現多是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壁引起的。由于胸骨與心臟是“鄰居”,所以要注意與冠心病等引起的疼痛相鑒別。
食物反流食管下的括約肌功能發生障礙,特別是在飽餐之后、平臥休息與彎腰拾物時,往往會有酸味或苦味的有時帶有少量食物的液體反流到嘴里,讓人感到很難受,這種食物反流就是我們常說的“反胃”。
當出現上述癥狀時,就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達到對食管癌等嚴重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生活中,我們可以積極地采取一些措施預防和減緩食管疾患,防患于未然。
食管保健應注意的事項
進食細嚼慢咽雖然食管的鱗狀上皮具有一定的耐摩擦性,但是若長期進食太快、狼吞虎咽或經常進食粗糙、堅硬的食物,均會對食管造成損傷,甚至會誘發食管炎癥與食管癌癥等。所以,進食速度不宜太快,應細嚼慢咽。細嚼慢咽不但可使粗硬食物變軟,也有利于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而形成光滑的食團,減少對食管黏膜的損傷。若患有食管反流等疾病,要避免餐后平臥,避免在睡前2小時進食。
避免冷熱刺激有研究表明,長期進食過燙的飲食,是誘發食管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過燙以及過冷的飲食,都會對食管黏膜造成嚴重的不良刺激。所以最好吃溫食,特別是應避免冷、熱交替刺激。
重視食物質量食物加工要精細些(如粗糧細做),避免過于粗糙堅硬。要適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辛辣刺激、煎炸、腌制、熏制食品,不吃霉變食品,因為這些食品不但會對食管造成不良刺激,還往往含有致癌物質。而新鮮蔬菜與水果,對癌癥等有預防作用。
努力戒除煙酒吸煙、飲酒不但會對食管造成直接不良刺激,削弱食管清除有害物質的能力,而且是誘發食管癌的重要因素。若患者出現反酸、燒心,也要重視戒煙忌酒,否則會使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減弱,加重食物反流,導致病情加重。
當心異物卡喉不小心吞下魚刺、雞骨等帶尖刺的異物,可刺傷食管,嚴重時可穿通食管而引起縱隔炎癥,甚至扎入較大血管而危及生命安全。所以,當發生較嚴重的魚刺卡喉時,切不可采取吞咽飯團等方法強行下咽,以免加重損傷,最好是到醫院請醫生想辦法取出。
服藥要講科學一些藥物如四環素、阿莫西林等,如服用方法不當,也可對食管造成損傷。所以,切不可干吞藥片。服藥時最好采取直立或端坐位服藥,多飲些水。若藥物品種多、數量較大,一次應少服幾片,多服幾次,使藥物順利通過食管,以免對食管造成不良刺激。
避免精神刺激焦慮、緊張、大怒等不良精神刺激以及過度勞累等,不但會促使食管反流的發生與加重,而且這也是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重要誘因。因此應努力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保持情緒穩定。
積極防治疾病有些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疾病、病毒感染、霉菌感染以及梅毒等,往往會蔓延或播散至食管;此外糖尿病、結核、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缺鐵性貧血也可誘發或加重食管疾病,因此應加強對這些疾病的防治,避免對食管產生不良影響。
此外,切忌粗暴地進行食管鏡檢查或長期放置胃管等,以免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傷,加重或誘發食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