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雁
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這樣那樣的習慣不好。我想說,不是孩子習慣不好,而是家長自己習慣沒養好。因為孩子的習慣在于家長的堅持,家長堅持了,孩子自然也就堅持了,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也就養成了好習慣。
比如孩子起床,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有意無意地訓練她,給她調好起床的鬧鈴。她起來也好不起來也好,我不叫她,我只跟她說:“你遲到了是你自己的事。”女兒開始有些不適應,有一次,鬧鐘響了好幾遍也不動,非要我叫了才慢慢地起床。磨磨蹭蹭地穿衣服,慢騰騰地刷牙洗臉,結果那一次,她上學自然是遲到了。有了這次教訓,后來每次鬧鐘一響女兒必定起床,洗漱的動作也很快。時間一長,她就養成了按時起床的好習慣,有時星期六不上學,我想讓她多睡會兒,沒設鬧鈴,但她到點就醒了,然后看書,所以我從不為孩子起床的事費神。
再僻如,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完畢后,第一件事是聽磁帶讀英語,有時她忘記了,我也必定是要她開著復讀機聽著吃飯。時間一長,英語晨讀也成了女兒的一種習慣。女兒今年讀六年級了,晨讀英語從未間斷過,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女兒的語感非常棒。
孩子做作業時,我從不看電視、玩電腦,而是坐在孩子的書桌邊看報或書。我也經常看些教育孩子的書,吸取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別人看到女兒,總問我是怎么調教的,我也樂意和別人分享我的經驗。有些經驗可能比較適合我的孩子,但不一定別的孩子也適合,所以父母應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每天在班級的QQ群里,總會有家長替孩子問家庭作業,而且總是那幾個家長。我替他們支招,不要幫孩子問,讓他被老師罰一二次他自然就會抄寫作業單,或記在心里,你天天幫他問,他天天就不記。家長說不幫他問就不停地哭、不停地鬧,因為孩子知道這一招能吃住家長。所以,我勸說那些家長:“有些事情家長可以幫孩子代勞,但有些事情一定得讓他自己做。”
孩子終歸是孩子,總會有些這樣的、那樣的缺點和毛病,我們做家長的也不能太過苛求。有些可以不計較,但有些則是一定要改掉的。女兒也有很多缺點,有時也自私、耍小性子、愛將情緒掛在臉上,這些都是可以慢慢幫助孩子改掉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很多的挫折和困難,這樣他們才能成長得更好。
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月兩月,有時甚至要一年兩年或幾年才能養成。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堅持和有耐心,當你堅持下來了自然也就成就了孩子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