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紅
霍華德·金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知名終身教授。年輕時,他攻讀該校哲學系博士學位,為完成課題為“人的幸福感取決于什么”的畢業(yè)論文,他向市民隨機派發(fā)了10000份問卷。
在問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并提供了五個選項: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
歷時兩個多月,霍華德·金森收回了5200余張有效問卷。經(jīng)過統(tǒng)計,僅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隨后,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進行了詳細調(diào)查。他發(fā)現(xiàn),其中的50人是這座城市的威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自事業(yè)的成功。其余的71人全部是平凡人,他們中有普通的家庭主婦,有賣菜的農(nóng)民,有公司的小職員,還有的甚至是領(lǐng)取救濟金的流浪漢。
雖然這些平凡人的職業(yè)迥然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從容平淡,安貧樂道,對物質(zhì)沒有太多的欲望,喜歡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
由此,霍華德·金森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另一種是功成名就的成功者。平凡人通過修煉內(nèi)心、減少欲望來獲得幸福,功成名就者則通過一路進取、勇于拼搏獲取幸福。
畢業(yè)后留校任教的霍華德·金森,無意中翻到了當年的那篇畢業(yè)論文。他突發(fā)奇想,決定對當年自認為幸福的121人進行回訪,借此想破解一下幸福的密碼。
隨后,霍華德·金森花費3個月的時間,再次對他們進行問卷調(diào)查。經(jīng)過統(tǒng)計:當年那50名成功人士,僅有9人事業(yè)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yè)受挫,或破產(chǎn)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
當年那71名平凡人,除兩人去世外,其余的69人有的已躋身成功人士行列,有的仍然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因為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據(jù),但他們的選項沒有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
兩次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讓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最終,他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所有靠物質(zhì)支撐的幸福,都無法持久,都會隨著物質(zhì)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泊寧靜,繼而產(chǎn)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這讓我想起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財主家財萬貫,每到晚上都要拿出賬簿,核算一下當天的收支。隔壁墻外,一對年輕夫婦挨著墻搭了一個棚子,靠做豆腐維持生計。小兩口每天有說有笑,一邊做豆腐一邊唱歌,整天樂呵呵的。
這天晚上,財主又在算賬,他太太發(fā)話了:“老爺,您還是早點休息吧!你看看隔壁小兩口,沒掙多少錢,每天卻有說有笑的,活得多快樂啊!我們掙了這么多錢,卻天天愁眉苦臉,這又是何苦呢!”財主聽后苦笑著說:“夫人,你不明白,賺錢愈多煩惱也愈多。我有一個辦法可以馬上叫他們不快樂!”
隨后,財主拿出一錠金元寶,用塊紅布包上,來到墻邊,向隔壁豆腐房丟了過去。“咚”的一聲驚動了小兩口,他們出來發(fā)現(xiàn)了布包,隨后拾起金元寶進了屋,接著就是一片寂靜,到第二天早上屋門也沒開,隨后,他家的笑聲越來越少,后來,就再也聽不到笑聲了。
原來,從天而降的金元寶讓小兩口興奮異常,他們整夜都在盤算著金元寶到底從哪來的,藏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該拿它做什么最合適。很快,他們不再做豆腐了,忙著去做大生意,往日的歡聲笑語自然也就消失了。
與其說是一錠金元寶讓小兩口丟掉了快樂,還不如說是對金錢的占有使他們欲罷不能。
的確,幸福是一種內(nèi)心感受,與金錢、名利無關(guān)。一個人只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心地無私,淡泊名利,甘于平凡,讓復(fù)雜的生活回歸簡單,讓紛亂的思緒回歸平靜,讓浮躁的心境回歸淡然,也就破解了幸福的密碼。
小幽默
有一天,羅素的一位年輕朋友來看他。走進門后,只見羅素正看著房屋外邊的花園,陷入了沉思。
這位朋友問他:“您在苦思冥想什么?”
“每當我和一位大科學家談話,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但每當我和我的花園談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滿了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