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
在人們早已步入電子化、信息化社會的前提下,潮繡面臨著人才缺失、發展困難等諸多問題,而傳統潮繡、抽紗等產品品種主要作為觀賞藝術品、戲服、手帕等種類的表現,都仍然無法得到廣泛推廣與關注,潮繡已被國家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如何賦予潮繡新的生命力是非遺保護者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潮繡一般適應于各種喜慶會場、家居陳設和佛寺廟堂的裝飾,如今,潮州作為婚紗晚禮服之城為潮繡在現代服飾設計上開辟出了新的方向,并且潮繡精品繡畫的收藏與增值也使潮繡得以傳承和發展。在這其中,色彩的表現頗具魅力,而如何更好地運用色彩使之作為潮繡在現代設計中獨特的韻味展現,并使之擴大影響,色彩表現也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 色彩的表現力
根據以往的色彩發展趨勢來看,消費者在之前的十年中,逐漸青睞并強調色彩韻味以及環保意義的色彩風格,其中就包括白色以及淺藍色。在廣東潮州生產的婚紗禮服設計中,潮繡在其中的運用開始逐漸增加,色彩表現上以同類色為主,這樣的組合方式深受國外消費者的熱愛。其中珠繡由于其絢爛的時尚性,恰好迎合國際時裝的發展潮流,對潮繡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人們開始關注東方文化,高純度的紫色、紅色、黃色在潮繡中的運用發展成了主流。
色彩是除了圖形以外引人注意的另一重要元素,它不僅能夠抓住人們的注意力,也能傳達商品信息以及展現獨特內涵,誘發人們產生多種情感,在信息傳達中易于讓受眾認知識別,這種色彩表現在潮劇服裝及佛教繡品中尤為明顯。在現代婚紗禮服中潮繡的色彩運用使人們的情緒受到改變,借助色彩來賦予服裝特殊的身份特征,影響人們的感覺。如禮服設計(如圖1)中選用珠繡的技法,使黃色的珠片與紫色的禮服相結合,在增加了光彩和亮度的同時也使服裝華貴的氣質得以更進一步的體現。當然,這樣的色彩搭配也是經過一定時間的市場調研,而得知消費者對于這樣組合的接受度是較高的,故而才采用。在一些潮繡作品中,雖然主色平淡但是卻靠輔助色極大地提高了整體的配色效果。主色的選擇是根據某一主題出發,自然而然聯想到的色彩以及具有特定內涵的目的,如在文友公司的《鶴韻松風》作品(如圖2)中,綠色的松樹、白色的鶴,將主題的基調確定下來,再通過紅色的旭日與極具裝飾效果的金色樹干的輔助引發人們的共鳴。在色彩的運用中,除了色相的選擇外,明度和純度也是重要的因素。明度是影響色彩輕重感覺的主要因素,高明度的色彩會顯得更加積極與華麗。而純度的高低也同時影響著情感的表達,高純度的色彩感覺比低純度的色彩對人的視覺沖擊力強,給人以華麗的感覺。在繡品中大面積的使用高純度的色彩如佛教繡品等會給人帶來極為熱烈的情感氛圍,具有強調的刺激感。高明度、高純度的色彩組合在金繡作品中極為常見,表達如意吉祥的畫面空間讓人印象深刻,形成更為鮮艷華麗的氛圍。在《征祥》作品(如圖3)中就采用了高純度的色彩組合方式,飽和的紅、黃色組合在一起形成的鯉魚、龍門以K 金墊繡的技藝表現,鮮明的色彩使整幅畫面得顯得極為華麗,再配以鯉魚的造型,有一種強烈的動感,牢牢地抓住人們的視覺,傳遞祝福,寓意是昌盛與騰達。畫面中的托底浪花以銀絲勾勒,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獨具韻味。畫面的背景則選擇較低純度的色彩進行調和,使主要圖形更加突出。
二、潮繡色彩的象征與聯想
在潮繡圖形設計中,色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往往在看到圖形之前就已經能感受到色彩帶來的視覺刺激與情感傳達。對于潮繡在廟堂裝飾品和潮劇等戲劇服裝中的運用,它的色彩主要是根據色彩的象征意義而進行概括、提煉,因此它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由于受到中國漫長歷史以及粵東地域文化思想和風俗習慣的影響,讓其色彩的運用具有獨特的色彩觀。紅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吉祥、喜慶,而在西方則是惡魔的象征。白色在中國是象征死亡的顏色,但在歐美國家卻和純潔、美好聯系在一起,在出口婚紗禮服設計中應用到的潮州抽紗是潮繡和抽紗工藝相結合的產物,它在婚紗設計中的色彩搭配應用以淡雅為主,少用高純度的金色。黃色作為中國文化中地位、權勢的象征由來已久,因而潮繡在廟堂裝飾品等中的應用多采用紅、金黃為主色調,以此與廟堂的木雕等裝飾物相配。而當顏色被賦予了符號的意味,成為人的身份、地位的象征之后,在潮劇等戲劇服裝中潮繡的用色就顯得格外的嚴格了,如帝王的服飾所采用的釘金繡所帶來的高純度黃色的展現,表現出了地位的尊貴。人們對于色彩的了解受到本能與文化教育背景的影響,往往將對生活的美好愿望與理想寄托在色彩上,在廟堂以及禮服等設計中通過色彩的豐富組合變化,使潮繡技藝與商品本身更好地融合,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
色彩聯想的抽象化與概念化導致色彩成為某種特殊意義的象征,成為文化的載體,色彩激發的情感也帶有顯著的社會、文化的意味。這對于將潮繡更廣泛地進行推廣與宣傳是非常有幫助的一種方式,這就類似于視覺傳達設計中的AI設計一樣,每一個品牌都有代表它企業文化精神的一種或幾種的色彩表現。人們對于色彩所做出的心理反應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界的認知和記憶基礎之上的,對于相同的顏色,在亞洲區域大部分人對色彩的反應都是相差無幾的,這是建立在我們的文化認知基礎之上的。如藍色帶來的沉靜,因為大海就是藍色的,而烏黑的云朵則是危險的信號。庫柏·海威特國家設計博物館在2005年到2006年間舉辦了主題為“色彩中的時尚”的展覽,這個展覽通過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的服裝探討了這個概念。對于潮繡的保護與傳承推廣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通過對傳統繡品的展覽展示潮繡色彩的獨特意義,向現代社會的人們傳達它們的文化內涵。
三、結語
在被稱為后現代社會的今天,時尚的流行來去匆匆,強大的社交網絡平臺使信息快速的相互傳遞并影響著一個又一個的群體。要使潮繡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趨勢,那么需要多元素的文化、社會以及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促進,相互作用,最終在社會上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以及受到消費者的喜好。鑒于潮繡在現代禮服設計上的推廣應用,作為設計師,在未來階段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潮繡在服裝造型輔助上的優美表現,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如何用特有的色彩內涵搭配出深入人們內心的碰觸。同時相關的色彩調查應開設的更為廣泛并進行系統的分析,如深入人文社會、經濟等多種領域,根據不同國家、地域掌握色彩運用的不同狀況。在潮繡與現代設計融合的色彩運用搭配過程中,共性與個性化的融合是必需的,這種配色方法要建立在一定的色彩學與獨特的粵東區域民俗文化的基礎之上。
本文為韓山師范學院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潮州傳統民間藝術的數字化保護研究》論文,項目編號:WQ201205
【譚 晶,廣東韓山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