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在商言商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有贊成的,以我看,贊成者中,企業家或者說商人居多。也有反對的,反對者中,自由知識分子比例大一些。其實故事不復雜,兩位著名的企業家,柳傳志和馮侖,前者在一個內部場合表達了企業家在商言商的意思,后者在接受采訪時,說了商人就要做商人的事情。如果把今天異常活躍的思想界看作一個戰場,這樣的言論似乎是在舉白旗宣布退出,自然會引起仍在這個戰場上苦苦支撐的人的反對。
那么,什么是在商言商?傳統的意義上,在商言商很簡單,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別的不要扯,比如說老鄉關系,哥們弟兄,甚至也包括團體利益。
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把“商”看得很純粹,不摻雜非商業因素在里面。
而兩位知名企業家把在商言商的意思做了修正,意思是我是商人,我只說商業上的事情。把這句話加上了身份特征,因為我是商人,所以我只說商務。而原本的意思是,我在從事商業活動的時候,是不考慮非商業因素的,在商言商,只是業務特征。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修正。
業務特征的在商言商是不用強調的,哪個商界人士都不會在商不言商,那是發不了財的。至于商人身份去做商業以外的事情,完全根據個人的條件和當時的環境而定,不可以一刀切。
當然,我們贊賞的是這樣的商人,他們在商場上是成功者,同時他們也在為了國家和民族在財富以外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而努力。
中國歷史上不少這樣的商人。遠的不說,江蘇巨商張謇在清末民初的作用就不可小覷。而在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歷史上,不少巨商大賈不僅傾囊資助,很多人還獻出了自己的子女。
當然現在不是革命年代,不用傾家蕩產也不用流血犧牲,只是社會的進步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每個人都是其中一份子而已。
為什么我也可以理解兩位企業家的觀點呢?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復雜的,不能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維去考慮。這里有個人因素,有膽識問題,有興趣和愛好問題,也有專長問題;也有外在因素,社會環境、時間、地點以及所處的小環境等等問題。
回到上面所說的戰場和白旗上來,就算是戰場,也不是僅僅一個,商場也是戰場,在這里也有金戈鐵馬,也有攻城拔寨。很多人在商言商,在這個戰場上卻成了英雄,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而財富的積累,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商言商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時候,非商業因素會主動來找上門,躲也躲不開。除非你永遠舉著白旗,說,凡是與商業無關的我一律不參與,但是這也幾乎做不到,任何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永遠舉著一面白旗,手臂也會酸得受不了。
現在我們可以重復這樣一句話了,形勢比人強,有的時候,形勢會逼迫你介入商業以外的事情,有些你盡管不情愿但是無可奈何,但是沒有什么危險。有些則是有危險,不但危及自己,也許會危及企業和員工的利益。這個時候退避三舍,是可以理解的。
逆流而上固然勇敢,但是很少人能夠做到,大多數人是隨波逐流的,這時的在商言商者,可以不說話,但是,不要說違心話。而形勢是人創造的,在創造形勢的過程中,在商言商者也是一股力量。
社會的改變,改革的前行,不僅僅需要喊口號,也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調整與改革,同時是商業上的調整與改革,這是企業家和商人們的舞臺。此外。還有科技的、文化的、宗教的、公益的等各個層面,都是戰場,都需要千軍萬馬。
如果我們接著把改革作為一個戰場,絕大多數人都在征戰的軍隊中,那么,這支軍隊不僅需要沖鋒陷陣者,還需要出謀劃策者,還需要提供后勤保障者,當然,也需要搖旗吶喊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位置都有人,這才是勝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