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距離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三年時間。然而,《紐約時報》已經派遣了一名記者,專門關注希拉里。其專注范圍從克林頓夫婦在紐約近郊尋找購買度假豪宅,再到她的有償演講,涉及的主題可謂包羅萬象。
這家報紙認定民主黨內擁護希拉里再次競選總統的力量能夠制造大新聞,而且正在制造大新聞。
希拉里,眾望所歸?
事實也的確如此。曾經毫不留情地埋沒了克林頓夫婦2008年再度入主白宮愿望的奧巴馬競選團隊,于2014年伊始高調宣布支持希拉里的競選,正式打響了為她籌集資金、拉攏支持者的競選大戰。奧巴馬2012年的競選團隊經理吉姆·梅西納將成為新整合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美國優先行動”的主席。
除了募款這一塊之外,民主黨還未雨綢繆,提前攻擊共和黨2016年的潛在候選人。近日的華盛頓大橋關閉丑聞就是其中一例。丑聞的主角、新澤西州長克里斯蒂是一位最有可能擊敗希拉里的共和黨選手。曾經的共和黨紅人,在經歷過丑聞事件之后,支持率直線下降。根據CNN的報道,在2016年總統大選的模擬民調中,關橋事件之前他還不敵克里斯蒂的希拉里。
當民主黨盯住關橋事件不放的時候,氣急敗壞的共和黨把克林頓當年的桃色新聞再次放出來,以此羞辱民主黨。
在希拉里本人還未做出參選決定的情況下,美國政壇因為她已經發生了如此之多的震蕩。各種親近希拉里的來源稱,她不會僅僅滿足于成為黨內第一位女性總統大選提名人,她要真真切切地看到一條通往白宮的康莊大道。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她才會參選。
眼下,希拉里參選最大的一個優勢是黨內眾望所歸,這其中包括總統奧巴馬的支持。有種解釋認為,這是奧巴馬為了“贖回”自己2008年的“橫刀奪愛”——搶奪希拉里本該到手的總統寶座。這一點在一次罕見的專訪中可以被證實。在2013年初播出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中,奧巴馬出人意料地把對自己的獨訪變成了與希拉里的聯合采訪。他主動要求當時即將離任的希拉里參與到節目之中。不少政治評論家認為這是奧巴馬對希拉里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她2016年競選的支持——如果她參選的話。白宮還通過各種途徑放話,如果副總統拜登同時也競選,奧巴馬的選票將投給希拉里。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希拉里在就任國務卿的時候,工作得到了美國大眾的認可。在她即將卸任國務卿的時候,支持率超過了60%。目前在民主黨內沒有一位人氣能夠超過她的候選人。
艱難的女總統之路
但是,拋開共和黨的因素,希拉里即便在她的黨內仍舊面臨一些重大困難。如果她角逐2016年的選舉,難度系數一定比2008年高很多。
雖然沒有像溫和派和極端派共和黨那樣把黨內發展方向之爭暴露于公眾面前,目前看上去一切都平靜的民主黨,底下卻是暗流洶涌。
經過轟轟烈烈的反華爾街運動,民主黨漸漸分裂成代表底層利益的極左勢力,以及代表華爾街和大工業界的傳統勢力。克林頓總統和希拉里等黨內精英屬于后者。他們支持慷慨的失業救濟,支持奧巴馬的刺激經濟計劃。他們相信大銀行和大工業是國家強盛的基礎,主張對這些大機構實行比較寬松的限制。作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一個“教訓”,奧巴馬政府和國會于2010年出臺了多德-佛蘭克法案。希拉里這個派別的民主黨傳統勢力極力主張限制這個法案實施的范圍。除了信仰上的關系,希拉里和華爾街的利益也是息息相關的。華爾街一直是民主黨傳統勢力籌款的主要來源地。
和這批傳統的精英派相對應的是大多數的底層民主黨選民。這些人對現狀越來越不滿意。他們比奧巴馬上任之前更關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支持政府出臺更多的社會保障措施。他們對華爾街等大銀行和大工業持懷疑態度,認為應該采取更多的監管措施。根據《新共和》報道的一份民調,大多數30歲以下的選民,傾向于社會主義而非資本主義。
最近的幾個事例顯示,民主黨內的草根派有占優的勢頭。新當選的紐約市長白思豪在競選的時候,就是以反對收入不平等為競選主題的,強勁地擊敗了布隆伯格手下的奎恩,成功地在黨內出線。而奎恩代表的是民主黨內對華爾街友善的精英派。
屬于精英派的克林頓夫婦目前采取了兩面兼顧的手法。當紐約市長白思豪舉行就職典禮的時候,克林頓夫婦結束了休假,返回紐約作為第一排的貴賓出席了典禮。這個舉動讓精英派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公開場合下捍衛弱勢群體利益,反對收入不平等的希拉里,仍舊設法在華爾街高盛銀行這樣的地方開閉門會,收攬銀行家。
六年前,當希拉里剛剛參加總統大選的時候,美國的媒體把克林頓競選機器描述得強大無比,堅不可摧。一時間,希拉里入主白宮幾乎成為定局。然而,生活在愛荷華州玉米田地中默默無聞的農民卻不這樣認為。
這一次,在距離大選還有三年的時候,各類精英又在炮制希拉里不可阻擋的白宮之路的故事。長江后浪推前浪。當2016年逼近的時候,民主黨內會不會又跳出一位創造歷史的新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