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華峰



從2005年以來,移動、電信、聯通都提出了轉型的理念,由此拉開通信運營商轉型戰略的序幕。但從近幾年的發展實踐來看,由于缺乏規范的投資模式和統一的評估參數,運營商在同類轉型項目的投資模式選擇上存在較大差異,并且同一類型的轉型項目在不同地域的投資效益也大相徑庭。這給通信運營商的投資管控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本文在對轉型業務發展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對目前較為重要的幾種轉型產品的投資模式做了一定的規范,并對其投資效益管控的方法進行簡要分析,以期對運營商的轉型業務發展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投資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與傳統業務相比,轉型業務(主要指面向政企行業客戶的視屏監控、呼叫中心、電子政務、IDC、集成業務等)在客戶對象、市場競爭強度、產品和網絡、商業模式、項目效益、決策支撐和技術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見表一。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與傳統業務相比,轉型業務個性化特征明顯,這也就造成了目前在轉型項目的投資上,運營商面臨以下幾項難題:
(一)轉型業務在投資模式的選擇上缺乏規范;
(二)轉型業務發展存在諸多風險,如何掌握并控制風險,避免投資浪費;
(三)在轉型業務投資效益的測算和分析上缺乏統一的標準;
主要轉型項目的投資模式及優缺點比較
轉型項目的投資模式主要包括全租型模式、半租型模式、集成型模式、雙方合資型模式和多方合資型模式。目前,運營商遇到的絕大多數轉型項目都可以歸納到上述的五種投資模式。下面分別將五種投資模式的盈利方式及優缺點分析如下,以便本地網在具體的項目投資中進行參考。具體見表二和表三。
從表二和表三可以看出,不同投資模式下,運營商投資和承擔的風險具有較大差異,從保護投資和規避風險的角度著眼,半租型和集成型應作為轉型業務發展的首選投資模式,對全租型模式一定要慎重。
轉型項目的投資效益管控標準
項目是否上馬,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項目的投資回報情況,也就是要進行投資效益管控。對于傳統業務,原郵電部在標準與參數上對項目評估方法和評價參數都給出了具體的指導。但對轉型業務而言,目前仍缺乏較為統一的標準。在不同投資模式下,投資回報大致有如下標準,具體見表四。
轉型產品市場目前正處于高速成長期,是運營商未來發展的重要潛在市場,但在發展轉型業務的初期,規范轉型項目的投資模式、盈利模式并注重投資效益管控是新疆電信由投資拉動型向價值驅動型轉變的必由之路,也是運營商轉型業務和轉型產品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的唯一途徑。